苏联《古生物学原理》 单壁古杯纲 Monocyathea 隔壁古杯纲 Septoidea 曲板古杯纲 Taenioidea 管壁古杯纲 Aphrosalpingidea 欧美国家—沃罗格金 规则古杯纲 Regulares 不规则古杯纲 Irregulares
古杯动物是一门已绝灭的浅海底栖动物,是已知地球上最早的造礁动物,其单体外形酷似杯状,故名“古杯”。古杯动物的归属尚有争议,曾被视为海绵一类的多孔动物,现在一般视为一个独立的动物门──古杯动物门(學名:Archaeocyatha)。该门出现于寒武纪早期,並於晚期灭绝。
古杯动物的化石幾乎全球性分布。故推测和真正的多孔动物门一样,有一个浮游幼虫阶段,使它们得以广泛传播。
古杯动物的起源中心以及最早化石被发现于西伯利亚东部,推测时期位于5.25亿年前[1]。在世界其他地区,其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在寒武纪第三期就迅速发展成一百多个科;[2]是寒武纪早期的指準化石。
5.16亿年前左右,古杯动物的多样性开始急剧下降。几乎所有古杯动物的物种在寒武纪中期灭绝,最后已知的物种(学名:Antarcticocyathus webberi)则在寒武纪结束之前就灭绝了[3]。古杯动物的灭绝与寻常海绵纲动物的迅速多样化相吻合。
在寒武纪早期至中期,古杯动物是主要的造礁生物。古杯动物灭绝后,礁岩(实际上是生物碳酸钙骨骼残骸的堆积)变得非常罕见,直到奥陶纪时期,层孔虫和珊瑚兴起才重新开始造礁[4]。
苏联《古生物学原理》
Rowland, 2001:
However, Okulitch (1955):
|url-status=
|dead-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