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又稱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南亞的一個地理區域。它位於印度板塊,從喜馬拉雅山脈向南延伸入印度洋,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雖然大于通常意义上的半島,面积又小於亞洲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1]在地緣政治定義上,它通常包括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馬爾代夫、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2][3][4]印度次大陸和南亞這兩個術語經常交替使用來表示該地區,但南亞通常會包括阿富汗在內,而印度次大陸則不會。有時英屬印度洋領地也包括在內,聯合國亞洲地理方案甚至还把伊朗歸入南亞。[5]
在地質學上,印度次大陸在白堊紀時期從岡瓦納大陸裂開,然後在近5500萬年前與歐亞大陸合併。[6]從歷史上看,印度次大陸一直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在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約佔世界人口的 20%-25%,現在人口為約18億。[7]
「印度次大陸」一詞多用於地球物理学方面,但並非地理術語。類似的「南亞」(和「東南亞」)則是地緣政治學較常用的稱呼。然後,有時包括印澳板塊以外(但接近)的地區,如西藏和緬甸。
「次大陸」一詞表示從大陸的剩餘部分「有一定的地理或政治獨立性」[8],或「廣濶而有較大或較小獨立性的大陸亞區」。[9]
印度次大陆即为南亚次大陆,是由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
在始新世時期,印度次大陸是印度洋上的大陸性島嶼,原為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
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以南、印度河和伊朗高原以東的半島形陸地,南延至阿拉伯海(向西南)與孟加拉灣(向東南)之間的印度洋。覆蓋約4,480,000平方公里(1,729,738平方英里)的土地,即亞洲大陸的百分之十。同時,佔亞洲人口的四成人口。
印度次大陸在板塊上獨立形成,印澳板塊(印度-澳洲板塊向北的部分)與歐亞大陸其餘部分分離。在與歐亞板塊撞合前,它曾經是一個小大陸,當時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還沒建立。現時,印澳板塊繼續向北漂移,使喜馬拉雅山脈每世紀攀升數厘米。在印度次大陸的西部邊界,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形成了破壞性板塊邊界(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另外,這裏地理特徵繁多,如冰河、熱帶雨林、谷地、沙漠和草原等,都是較大的大陸特有。
印度次大陸屬於季風氣候,完全與地中海氣候相反。季節不明顯,大致有兩季。南亞的南面吹熱帶季風,北面吹溫帶季風。天氣夏天潮濕悶熱,冬天乾燥涼爽。適宜種植黃麻、茶、稻和各種蔬菜。
印度是印度次大陸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10]這與其國土面積不無關係。它是該地區的最大國,約佔四分之三的土地[11]印度擁有該地區最龐大的人口,大約是其餘六國人口總和的三倍。[12]實行議會民主制和聯邦制。巴基斯坦是印度次大陸的第二大國,人口僅次於印度。印、巴兩國同樣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This greater India is well defined in terms of topography; it is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hemmed in by the Himalayas on the north, the Hindu Khush in the west and the Arakanese in the east.
亚洲
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西亚/西南亚 · 北亚/西伯利亞 · 东北亚 其他:近東 · 中东 · 遠東 · 東亞島弧 · 東印度 · 印度次大陸
非洲
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 · 漠南非洲(拉丁非洲) 自然地理: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 · 中部非洲 · 西部非洲 · 南部非洲) 其他:东北非洲、西北非洲、大中东地区
欧洲
自然地理:东欧 · 西欧 · 南欧 · 北歐 · 中欧其他:中东欧 · 东南欧/巴爾幹地區 · 欧俄
美洲
自然地理:北美洲 · 南美洲政治地理:北美 · 拉丁美洲(中美(中美洲 · 加勒比地区) · 南美)文化地理:盎格鲁美洲 · 拉丁美洲(法蘭西美洲(英语:French America) · 伊比利亚美洲(西班牙美洲 · 葡萄牙美洲(英语:Portuguese America))) · 中部美洲
大洋洲
澳洲:澳大利亚澳大拉西亞 · 美拉尼西亚 · 密克罗尼西亚 · 波利尼西亚
極地
北极地方 · 南极洲/南极地方
其他
環太平洋地區/亚太地区/印太地区 · 獨立國家國協地區 · 阿拉伯地區 · 環地中海地區 · 高加索地區
大洋
世界洋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南冰洋
氣候區
热带:熱帶雨林 · 熱帶莽原 · 熱帶草原 · 熱帶沙漠 · 熱帶季風 亚热带:副熱帶濕潤/夏雨型暖濕 · 副熱帶季風 · 地中海 温带:溫帶海洋性 · 溫帶大陸性 · 溫帶草原 · 溫帶沙漠 · 溫帶季風 亚寒带:副極地氣候 寒带:極地氣候(苔原气候 · 冰原氣候) 其他: 高山气候 · 丘陵氣候 · 平原氣候 · 盆地氣候 · 臺地氣候
生物分布區
新北界 · 古北界 · 舊熱帶界 · 东洋界 · 澳新界 · 新热带界 · 南极界 · 大洋界(英语:Oceanian realm)
阿非利加洲(非洲)
南极洲(南方大陸)
亚细亚洲(亚洲)
歐羅巴洲(欧洲)
北亞美利加洲(北美洲)
南亞美利加洲(南美洲)
歐亞非大陸(旧大陆)
亞美利加洲(美洲,新大陆)
歐亞大陸
澳大利亚洲(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