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鹽原村(日语:北塩原村/きたしおばらむら Kitashiobara mura */?)是位於日本福島縣西北部的村,隸屬於耶麻郡。轄區東南部坐落著磐梯山,東部為五色沼(日语:五色沼 (北塩原村))和檜原湖(日语:桧原湖)等湖泊,當地人口則集中在西部的北山地區[1]。由於北鹽原村內擁有五色沼等自然景點,因此吸引諸多遊客前來,並發展成日本國內的觀光地之一[2]。根據統計,2019年之前,當地每年約有200多萬名遊客到訪[1]。而五鹽原村在對外通勤與就學上較依賴西邊的喜多方市[3]。
北鹽原村境內約85%的面積被林野覆蓋[2]。村內大致可分為四個區域,分別是海拔200至300公尺的北山地區,海拔400至500公尺的大鹽地區,海拔800至100公尺的檜原地區,以及位於東部的裏磐梯地區(磐梯高原(日语:磐梯高原))[2]。轄區東南部坐落著磐梯山,東北邊為與西吾妻山(日语:西吾妻山)相連的山岳;東部地區則坐落著秋元湖(日语:秋元湖)、檜原湖(日语:桧原湖)、曾原湖(日语:曽原湖)、五色沼(日语:五色沼 (北塩原村))等湖泊和池沼,並且皆位於磐梯朝日國立公園的範圍內[2][4]。發源於高曾根山的大鹽川(日语:大塩川)流經町內,並在南邊的喜多方市注入阿賀野川[2]。而當地的稻作多種植在西部的北山地區[5]。
北鹽原村的西部地區為盆地氣候,東部則為夏季涼爽且冬季寒冷多雪的氣候[2]。
北鹽原村自古時便有人類居住,村內曾發掘出舊石器時代與繩紋時代的遺跡,現時則尚未發現彌生時代與古墳時代的遺跡[6]。而當地在中世紀以後也有人類在此生活的相關紀錄[5]。
根據『異本塔寺長帳』與『會津舊事雜考』的記載,位於村內的柏山城約建於戰國時代的天正12年(1584年),並推測築城者為蘆名氏第18代當主蘆名盛隆[7][8]。而該城在當時則作為對抗領有米澤地區的伊達氏的防衛據點[8][9]。天正17年(1589年),伊達正宗在摺上原之戰中擊敗蘆名氏,柏木城則在戰役發生的隔日淪陷,並於同年遭到廢城,其遺跡於近代被指定為日本的史跡[8][10]。而位於北部的檜原地區在江戶時代作為米澤街道(日语:米沢街道)沿途的宿場町而相當繁榮[5][11][12]。
明治21年(1888年),磐梯山發生火山噴發(日语:1888年の磐梯山噴火),並對檜原和裏磐梯地區造成破壞[5][13]。根據災後統計,當地共有234人死亡,約占此次災害死亡人數的一半[14]。而火山噴發出的岩屑堵住流經當地的河流,並在日後形成檜原湖等湖泊與池沼[5][15][16]。
明治22年(1889年),日本實施町村制,並在境內設置北山村(日语:北山村 (福島県))、大鹽村(日语:大塩村 (福島県))與檜原村(日语:檜原村 (福島県))[5]。昭和29年(1954年)3月31日,北山村、大鹽村與檜原村合併成現今的北鹽原村[5]。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在北鹽原村引發震度4的地震,並造成當地聯外的交通道路國道459號(日语:国道459号)出現受損[5]。
現任村長遠藤和夫於2024年8月在選舉中以自動當選的方式成功連任,其任期將持續至2028年9月[17][18][19]。
北鹽原村的人口總數在1955年時達到最高峰5468人,之後便開始逐年減少[3]。雖然當地的總人口數在1985年至1995年間因大型飯店等旅遊設施在村內設置而略為增加,但之後受到泡沫經濟的影響而持續下滑,至2020年時僅剩2556人[3][20]。而根據2020年的日本國勢調查統計,當地的高齡人口占比為37.1%,遠高於福島縣和日本全國的平均值[20]。
根據日本2020年的國勢調查統計,北鹽原村的就業人口中有13.5%從事第一級產業,19.7%的就業人口從事第二級產業,其餘的66.8%則從事第三級產業[5]。當地的就業人口多從事服務業與農林漁業[3]。坐落於大鹽地區的製鹽工廠會利用當地的溫泉製作山鹽,而裏磐梯地區則盛行滑雪和西太公魚的冰釣[5][21][22][23][24]。由於五鹽原村內擁有五色沼、檜原湖等自然景觀,因此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根據統計,2007年至2019年,當地每年約有241萬至301萬名遊客到訪[1]。而在當地住宿的觀光客多來自關東地方的東京都與神奈川縣等地[1]。
北鹽原村內共有2所小學校與2所中學校[25]。根據2024年5月的統計,村內共有73名小學生和54名中學生[26]。
國道459號(日语:国道459号)以東西向穿越北鹽原村的南部地區,為當地重要的交通幹道之一[5]。
北鹽原村與以下外國行政區為友好姊妹城市[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