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年

儒略年(符號:a)是天文學中測量時間測量單位,定義的數值為365.25,每天為國際單位的86400秒,總數為31,557,600秒。這個數值是西方社會早期使用儒略曆的平均長度,並且是這個單位的名稱。然而,因為儒略年只是測量時間的單位,並沒有針對特定的日期,因此儒略年與儒略曆或任何其他的都沒有關聯,也與許多其他型式的定義沒有關聯。

用法

儒略年既不是測量上的基本單位,也不是被國際單位制(SI)認可的單位。不過,天文學家和其他科學家使用它是為了方便測量長的時段,作為以表達會笨拙不便的時間單位。因為儒略年是日的累積,使用時也會讓人誤解,也難怪多數人將它當成是。例如,冥王星軌道週期是248儒略年(248a),比用90,590日更容易表達。由於這個緣故,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才會推薦。[1]

儒略年是定義距離測量單位光年的基礎。

一百個儒略年(36,525日)稱為儒略世紀,一千個儒略年(365,250日)稱為儒略千年。這個單位是用來計算太陽系曆表

曆元(Epochs)

曆元是天文學上特殊的一個明確的瞬間。為了實用的緣故,每50年會選擇一個新的曆元標準。

現在的曆元標準是儒略曆元J2000.0。它正確的時刻是TT格里曆(不是儒略曆)2000年1月1日12:00(很接近格林威治平正午,但不是恰好)。在名稱裡的J表示在之前或之後的其他曆元也都是儒略年365.25日的間隔。例如,未來的曆元J2100.0的卻時間隔是從J2000.0起間隔36,525日(儒略世紀)的2100年1月1日(日期仍然相同是因為格里世紀2000-2100與儒略世紀的日數相同)。

因為儒略年不會與格里曆一年的長度相同,天文學的曆元會與格里曆的日期在數百年後產生分歧。

從地球測量的天體位置和事件,會隨著時間變化。因此,當測量或預報天體位置時,都必需配屬和指定適當的曆元。

儒略曆的特性

儒略年,是一致的時間間隔,不要與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會變動的儒略曆混淆。天文學上的儒略年從未被編予序號,天文學家也跟世界各地一樣遵守曆法大會的決議:在1582年10月15日格里曆被介紹之後開始採用格里曆(或因為國家與地區的不同而稍晚),而在之前使用的是儒略曆

儒略日的特性

儒略年不能和天文上使用的儒略日(還有儒略記日JDN)混淆。儘管名稱很相近,但二者之間的關連卻很少。儒略日是從指定的,被稱為起始曆元的參考日期開始所經歷(累計)的整數日數。儒略日是單一的以日計數不參考任何曆中的日、月或年,是特殊的只有日和十進位小數下的時間。

参考文献

引用

  1. ^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Units. [2008-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6). Reprinted from the "IAU Style Manual" by G.A. Wilkinson, Comm. 5, in IAU Transactions XXB (1987).

來源

  • 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Astronomical Almanac. P. Kenneth Seidelmann, editor. Mill Valley, Cal.: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1992. Pages 8, 696, 698-9, 704, 716, 730.

外部連結

Strategi Solo vs Squad di Free Fire: Cara Menang Mud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