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乌头碱(英語:pseudaconitine或nepaline)是一种从毛莨科植物印度乌头(英语:Aconitum ferox)(学名:Aconitum ferox)根部中提取得到的剧毒二萜生物碱。1878年由Wright 和Luff在印度乌头中发现并提取,其为印度毒药bikh、bish和nabee的毒物成分之一[1]。
伪乌头碱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中度抑制剂[2]。这种酶主要功能是将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解,当乙酰胆碱酯酶被伪乌头碱抑制后,累积的乙酰胆碱会持续刺激肌肉、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此外,少量的伪乌头碱还会导致舌头、嘴唇和皮肤刺痛[3]。
伪乌头碱为脂溶性物质,干伪乌头碱受热会热解成无刺激性的焦伪乌头碱(C34H47O10N)[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