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
清朝时的京师大学堂。关于现今的北京大学,請見「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共同前身。京師大学堂由光绪帝谕令批准于1898年创立,目的是教授“西文西艺”。它与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陽明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四川大学前身四川中西学堂属同时期的近代新式高校。
歷史
1898年光绪帝谕令批准孙家鼐於北京创立京師大學堂,又敕令梁启超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属事务。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辦洋務教育也重視傳統文科,被譽為中國第一所新式現代大學。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
1900年,義和團事件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后,本來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兼管學大臣許景澄懇切上諫剿除義和團,反被慈禧太后斬於菜市口,京师大学堂系統已受破坏。待聯軍進城後,學生們受影響逃散無蹤,大學堂又旋遭佔領,而不得不停辦。[1]1901年,慈禧太后谕令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的1902年12月17日正式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街马神庙。[2] 由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京师大学堂。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并于当年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中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即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优级师范科独立建校之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先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为现名北京大学。
由于清帝國的財政緊缺,主政者慈禧太后并没有对大学堂给予充分的投入。清末革命烈士陈天华传遍神州的《猛回头》曾经提到京师大学堂:“他且莫讲,京城修一个大学堂,要费三十万银子,政府说费用大了,至今未修。皇太后复修颐和园数千万银子也办出来了。每年办陵差,动辄数百万,亦是有的。独有这三十万,难道说寻不出呢?”
自國子監和科舉制度取消、京師大學堂成立以後,京師大學堂即成為中國唯一官方最高學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機構,加上各方之優秀士子投身京師大學堂,從職能、學統等方面均顯示出京師大學堂與國子監之間的傳承,因此不少學者皆認為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是中國太學的正統繼承者。1948年,胡適在《北京大學五十周年》一文中說:「我曾說過,北京大學是歷代的『太學』的正式繼承者」。除胡適之外,馮友蘭、任繼愈、周培源、季羨林、蕭超然等學者教授也曾經表示同意北大「太學淵源」之說。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
历史 |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 → 京师大学校师范部 → 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西安临时大学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北平师范学院 → 北平师范大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
学部院系 | 教育学部 | |
---|
地理科学部 | |
---|
心理学部 |
-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发展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心理学虚似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本部其他 | |
---|
珠海校区 | 学院 | |
---|
书院 |
- 乐育书院
- 会同书院
- 知行书院
- 凤凰书院
- 弘文书院
- 砺行书院
|
---|
研究院 | |
---|
|
---|
|
---|
研究院(所) | |
---|
校长 | |
---|
相关高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