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攀雀(學名:Remiz consobrinus)為攀雀屬的一種鳥類,俗名洋紅兒。該物種於1870年由斯文豪首次描述。分布於中國、日本、北韓、南韓及俄羅斯。攀雀科共有10種,牠們與真正的山雀相似,但具有製作獨特懸掛巢的特徵。牠們棲息於開闊的田野和濕地,具有尖銳的喙端,雌雄外形相似。[2]
這些鳥類的身長約為11 公分。牠們是小型、顏色淡雅的蘆葦鳥,喙尖細,經常以10至20隻的小群體出現。 中華攀雀頂冠為灰色,自額先向後具有黑色過眼紋,背部為棕色,尾部則為凹形。體長約11厘米,体重约9.1克,翼长约55.4毫米,嘴峰长约10.5毫米,喙宽度约3毫米,喙厚度约3.8毫米,跗蹠长约13.1毫米,尾长约43.6毫米。[3]
雄鳥: 頭頂和頸背呈灰色,黑色面罩從前額延伸並有白邊。栗色的背部、半項圈及翼覆羽與飛行時的深色翅膀和黑色尾羽形成對比。白色的腹部帶有淡黃色。
雌鳥: 面罩為棕色。上半身較棕,缺少栗色。
华北的芦苇荡和沼泽地;越冬于华南。[4]还分布于朝鲜、日本。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沙市。[5]
中華攀雀主要分布於亞洲,特別是在中國北部的蘆葦叢和沼澤地中。牠們無論繁殖期還是非繁殖期,都棲息於農牧區、濕地以及鹹水池塘中。牠們經常以10至20隻的小群體出現。[6]
牠們在中國南部過冬。
鳴聲: 非常細長的「tseeoo」、「sseeoo」。
中華攀雀是食蟲性的,主要以昆蟲、幼蟲、蜘蛛、毛毛蟲為食,有時尤其是在冬季,牠們也會吃小種子。
這種鳥類擅長攀爬,能單腿懸掛並用另一隻腳取食。
雄鳥選擇一棵3至15米高的樹來搭建巢。中華攀雀的巢是一件建築學上的奇蹟,形狀像一個梨形的錢包。巢由一個管狀附加物延伸,並提供側面的入口。
雌鳥會將巢的內部整理好,通常會產下5至10顆蛋,並獨自孵化12至15天。當幼鳥長大後,巢會變形並部分解體。牠們會回到巢中睡覺15至20天,然後離開。
由於中華攀雀的數量正在增加,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列為「無危」物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