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后,中國古代遠古時期人物。山西運城解州人,為黃帝的宰相,風姓部落(有名領袖太昊)的首領,於諸臣中位居首席,與黃帝是亦師亦臣的關係,精通天文曆法及兵法,一說亦為指南車的發明者[1]。風后發明指南車和八陣圖,死後葬於風后陵,即現在山西運城的風陵渡。
生平
大凡古籍提及黃帝諸臣,風后之名多半居首,雖身為黃帝麾下最知名的大臣,其事蹟卻較無完整且系統的記載,皆散見於古籍中,多屬零星片段。
黃帝訪賢
傳說伏羲氏姓風,而風后正是伏羲氏後人[2],繼承了河圖[3],通曉天地奧祕。時,黃帝求才若渴,某次夢見一道大風吹散了天地間的塵垢,醒來後反覆思索,認為「風」象徵執政者,而「垢」字去掉「土」字邊,正是后字,黃帝便循此夢兆,訪求世上是否有姓風名后的賢人,後果真在海濱尋得此人,遂拜以為相[4]。至於風后在黃帝麾下所任官職,亦有多種說法,除宰相外,另有三公、侍中等,不一而足[5]。
相關事蹟
涿鹿之戰爆發,風后奉黃帝之命,指揮部隊,布下八陣圖以對抗蚩尤。後蚩尤造起大霧,令黃帝軍隊迷失方向,黃帝又命風后謀劃因應之道,精通星象的風后抬頭望見北斗七星,想起北斗的斗杓會隨季節變化而改變方向,遂獲得靈感,便造出能夠辨別方位的指南車,終於順利大破蚩尤軍隊。[1]
黃帝每出外遠遊,皆讓風后與柏常隨侍在側,以風后攜帶書籍,而柏常背負寶劍。[6]。
又據說黃帝曾封禪泰山,而風后與封鉅、岐伯兩人聯名勸說黃帝可在沂山、凡山舉行封禪之儀,黃帝接納此議,於是得以長生不老[7]。
風后亦根據河圖中所記載的奧祕,劃分天下為九州[3]。
傳說神農時有一個名為白民的種族進獻藥獸一頭,能夠診斷人類身上的疾病,並在野外找到相對應的藥草來治病。日後黃帝得到此獸,命令風后將藥獸診療過的病症和藥方皆紀錄下來,日後再有人罹患這些病症,就能不需仰賴藥獸的診斷而對症下藥[8]。
化身老子
又有傳說風后為太白金星所化[9],曾化身黃石公,傳授張良兵書[10]。
專長
天文曆法與星命學
古籍中有許多風后精通天文曆法的記載,傳說風后領受河圖,遂習得伏羲氏所流傳下來的陰陽之道,並察天象,制定曆法,甚至能據此推算人的命運[11]。
兵法戰陣
傳說風后亦精通兵法戰陣之學,後人託名風后的作品,在《漢書·藝文志》中列入兵書類,往後在《隋書》與《宋史》等正史之藝文志的兵書類,皆可見及風后之名。另外,成書於唐代的《握奇經》,開宗明義便道出八陣圖乃是風后所發明。三國曹植的文學作品《陳審舉表》,有「撮風后之奇,接孫吳之要」的句子,便將風后與孫武、吳起並列。
算術
宋代大觀年間,時官學有算術一科,奉黃帝為始祖,並以歷代精通算學者陪祀,風后居首,被封為上谷公[12]。
著作
古籍中有託名風后撰著或以風后為名的作品,已知全為偽作,如今除《握奇經》與唐代獨孤及之《風后八陣圖記》外,餘皆亡佚,只剩下書名可供後人參考。
書名 |
卷數 |
託名作者 |
真實作者 |
其他作者 |
成書時代 |
著錄 |
備註 |
|
風后孤虛 |
二十卷 |
風后 |
不詳 |
無 |
漢代以前 |
七略 漢書·藝文志
|
列入數術略的五行類 |
|
風后 |
十三篇,另有圖二卷 |
風后 |
不詳 |
無 |
漢代以前 |
漢書·藝文志 |
列入兵書略的陰陽類 |
|
黃帝蚩尤風后行軍祕術 |
二卷 |
風后 |
不詳 |
無 |
隋代以前 |
隋書·經籍志 國史經籍志
|
|
|
風后八陣圖記 |
一篇 |
無 |
獨孤及 |
無 |
唐代 |
毗陵集 |
傳世 |
|
風后三命 |
三卷 |
風后 |
不詳 |
無 |
宋代以前 |
宋史·藝文志 通志·藝文略 國史經籍志
|
列入子部五行類 通志著錄為一卷
|
|
風后 |
一卷 |
風后 |
不詳 |
無 |
宋代以前 |
宋史·藝文志 |
列入子部五行類 與漢志所著錄為同名不同書 |
|
風后握機 |
一卷 |
風后 |
不詳 |
晉馬隆略序 |
宋代以前 |
宋史·藝文志 |
列入子部兵書類 疑即四庫提要之《握奇經》
|
|
風后握機圖經 |
一卷 |
風后 |
不詳 |
無 |
宋代以前 |
通志·藝文略 國史經籍志
|
|
|
風后握奇八陣圖 |
一卷 |
風后 |
不詳 |
無 |
宋代以前 |
通志·藝文略 國史經籍志
|
|
|
握奇經 |
一卷 |
風后 |
不詳 |
漢丞相公孫弘解 晉西平太守馬隆述贊
|
約略唐代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亦名握機經、幄機經 疑即宋史·藝文志之《風后握機》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
|
首席陪祀神
宋朝以降,歷代帝王祭祀三皇五帝,均列風后為首席陪祀之神,其地位之崇高亦由此可見一斑。
以風后命名的事物
河南新鄭縣境內的具茨山,主峰名為風后嶺,因傳說黃帝曾登上此山[13]。
今山西芮城縣西南方的風陵渡,傳說即為黃帝遇見風后的海隅之地,日後風后亦葬於此,清代有風后廟及風后塚,此亦為風陵之名的由來[14]。
相關文學作品
東漢張衡之《應間》:「羨咎繇兮建典謨,懿風后兮受瑞圖。」
三國曹植之《陳審舉表》:「撮風后之奇,接孫吳之要。」
唐代杜甫之《可歎》:「吾輩碌碌飽飯行,風后力牧長回首。」
明朝楊維楨之《八陣圖賦》:「自風后之有圖兮,肆獯蚩之赫伐。」
風后的後裔
據說武王伐紂後,分封天下諸侯,將風后後人封在「宿」這個地方(今山東東平縣東南二十里)[15]。春秋除宿外,又有任(故城在今山東濟寧市)、須句(音劬,今山東東平縣東南)、顓臾(今山東費縣西北八十里,即平邑縣東)等國亦為風姓,主司奉祀太昊(一說太昊即伏羲氏,可知其與風后之淵源)。上述四地皆在今山東境內。[16]
流行文化
宇峻公司製作出品的角色扮演遊戲《幻想三國誌》,其主人公姬軒,便是設定為風后轉世。
參見
相關
參考文獻
註釋
- ^ 1.0 1.1 《太平御覽·卷十五·天部十五·霧》:「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后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
- ^ 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一東》:「風,太昊伏羲氏之姓。黃帝之相風后,即其裔也。」
- ^ 3.0 3.1 《尚書·夏書·禹貢》:「禹別九州。」下註:「黃帝受命,風后受圖,割地佈九州。」;另見《三國志·魏書二·文帝紀二》裴注:「辛亥,太史丞許芝條魏代漢見讖緯於魏王曰:『……昔黃帝受命,風后受河圖……』」
- ^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註引《帝王世紀》:「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帝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
- ^ 《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注引《帝王世紀》:「黃帝以風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下台,謂之三公。」;另見《晉書·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職官》:「侍中,案黃帝時風后為侍中。」
- ^ 《路史·後紀·卷五·疏仡紀第十·黃帝》:「風后柏常,從負書劍。」
- ^ 《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
- ^ 見《古今圖書集成》引元·陳芬·《芸窻私志》:「神農時,白民進藥獸,人有疾病,則拊其獸,授之語,語如白民所傳,不知何語,語已,獸輒如野外啣一草歸,搗汁服之即愈,後黃帝命風后紀其何草,起何疾,久之,如方悉驗,古傳黃帝嘗百草,非也,故虞卿曰,黃帝師藥獸而知醫。」
- ^ 《風俗通義》:「東方朔太白星精,黃帝時為風后,堯時為務成子,周時為老聃……」
- ^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索隱》按:「風后,黃帝師,又化為老子,以書授張良。』亦異說。」
- ^ 《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有風后者,是焉亮之,察三辰於上,跡禍福乎下,經緯曆數,然後天步有常,則風后之為也。」注引《春秋內事》:「黃帝師於風后,風后善於伏羲氏之道,故推演陰陽之事。」又云:「藝文志陰陽流有風后十三篇也。」;另見《路史·後紀·卷五·疏仡紀第十·黃帝》:「大撓正甲子,探五行之情,而定之,納音,風后釋之,以致其用,而三命行矣。」;《抱朴子》:「講占候則詢風后。」
- ^ 《宋史·卷一百五·志第五十八·禮八吉禮八·文宣王廟》:「時又有算學。大觀三年,禮部、太常寺請以文宣王為先師,兗、鄒、荊三國公配享,十哲從祀;自昔著名算數者畫像兩廡,請加賜五等爵,隨所封以定其服。於是中書舍人張邦昌定算學:封風后上谷公……」
- ^ 《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
- ^ 《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公輔部·名臣列傳一·風后》:「今解州西南一百六十里,蒲州風陵鄉趙村有風后墓,因號風陵渡。」
- ^ 《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勳爵部·彙考二》:「武王復風后之後于宿,以典太昊之祀。」
- ^ 見《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子魚曰:『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