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铀(英語:Enriched Uranium),指经过同位素分离处理后,铀235含量超过天然含量的铀金属,与其相对的是贫化铀。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采用三种分离方式来提高铀-235的浓度——电磁(“电磁型同位素分离器”)、气体(“气体扩散法”)与热(“索瑞特效应”),大部分工作都在田纳西州橡树岭一地进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1][2]
濃度
浓缩铀根据铀235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浓缩铀(HEU)(20%以上)、低浓缩铀(LEU)(2%-20%)和微浓缩铀(SEU)(0.9%-2%)。掌握生產濃度達20%以上的鈾濃縮技術後,如繼續以離心機進行鈾235及鈾238的分離,可得到鈾235濃度更高的高濃縮鈾,當铀235含量超过90%则被称为武器级浓缩铀。雖説武器级浓缩铀的铀235含量大多超过90%,但其實铀235含量只達到10%左右的浓缩铀,只要配合適當的中子源及中子反射體仍能引發核爆炸。而要使核爆炸成为可能,至少需要使铀235的浓度达到7%。
限制生產
不论是和平利用核能还是为了制造核武器,浓缩铀都是有需要的。但由於生產濃縮鈾是製造核彈的其中一個途徑,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能够控制全球各国所有铀浓缩活动,以防止核武器扩散。非核武國簽約後,裝設離心機的數量會受到限制,同時限制濃縮鈾的濃度,確保都在發電用途使用,防止生產濃度達90%可直接製造原子彈的超濃縮鈾。不過濃縮鈾只是其中一種生產核武的途徑,尚可利用重水及核反應堆生產鈽,同樣可作為生產核彈的材料,所以限制生產濃縮鈾只是限制生產核武的其中一個環節。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