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嘴犀鵑(学名:Crotophaga ani),又名光嘴犀鵑或平嘴犀鵑,是一種大型杜鵑科鳥類,廣泛分布於加勒比地區至南美洲中部的大廈谷草原一帶,目前沒有已知的亞種。
學名釋義
滑嘴犀鵑的種名「ani」係來自現今已絕跡的圖皮語,是18世紀以前南美東部的圖皮人對這種鳥類的稱呼。在信史上,這名稱最早出現在1648年成書的著作《巴西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 Brasiliae)。該書是史上首部有系統的,且科學的記錄巴西生物相的典籍,是德國博物學家 George Marcgrave 在巴西的考察結果。書中提到「Ani」這種鳥的雙翅、喙部、眼睛、雙腳都是黑色的,尾羽相當長。有四隻腳趾,其中兩隻向前,另外兩隻向後。會大聲發出「yiiiiy」般的升降單音叫聲[2][3]。
辨識特徵
本種屬大型鳥類,但在犀鵑家族中仍屬中等(體型略大於溝嘴犀鵑但遠小於大犀鵑),全長約30至36公分(12至14英寸),翼展長度43至46公分(17至18英寸)[4];雄鳥體重88至222公克,雌鳥76至112公克。滑嘴犀鵑的雄鳥和雌鳥外型大致相同;成鳥羽色全黑具光澤,尾羽長約17.2公分,呈長扇形,喙部寬大而前端略為下彎,頂部明顯隆起,形成一道脊梁般的突起物。虹膜呈黑色或棕色[5]。
叫聲
不同的文獻對於滑嘴犀鵑的叫聲有不同的描述,像是「ah-nee」、「ooo-leeek」、「oueee」,但都指出牠們的聲音非常獨特且極其尖銳,短而急促的鳴叫一至四次,如同吹哨子一般[6]。多在起飛或警告同伴時才會鳴叫,尤其在警告同伴時更會持續到警戒目標(特別是人類)離開為止[7]。
分布地區
分布範圍極廣,北起佛羅里達南部,經巴哈馬群島、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地峽,延伸至南美洲及加拉巴哥群島,最南端至巴西南部的彭巴草原和阿根廷北部的大廈谷平原。滑嘴犀鵑沒有遷徙的習性,在其分布區內是很常見的留鳥。
棲地環境
滑嘴犀鵑喜好群居,尤其在繁殖期更有多達17隻的群體記錄[8]。和其他犀鵑一樣,本種也屬於樹棲性鳥類。棲息地從濕潤到半乾旱氣候都包含在內[9],如次生灌木叢、潮濕多霧的森林空地、河中小島[5]、牧場、農田、鄉間道路[10]、荒棄的空地等空曠而開闊的地域都可作為牠們的棲息環境[11]。
生活習性
滑嘴犀鵑不善飛行,但對趾足構造很適於行走和奔跑[7],因此多在地面上覓食。滑嘴犀鵑的食物很多,從白蟻、螳螂、小型甲蟲(螢火蟲、象鼻蟲等[5])、蝗蟲、蜘蛛、蜈蚣,到大型昆蟲、小型爬蟲類與青蛙,甚至是其他種鳥類的雛鳥[10],當缺少以上的食物來源時,牠們也會取食植物的果實(垂花琴木、柑橘屬、烏蘞莓屬等)或是種子[10]。偶爾牠們也會吃掉牲畜身上的蜱、蟎等等的寄生蟲,因此常可在農耕地附近見到牠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