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伊特-伊戈公寓

普魯伊特-伊戈公寓
空俯普魯伊特-伊戈公寓
概要
状态已拆除
類型公共房屋
地點 美国密蘇里州聖路易斯
坐标38°38′32.24″N 90°12′33.95″W / 38.6422889°N 90.2094306°W / 38.6422889; -90.2094306
竣工日1951–1955年
拆除日1972–1976年
技术细节
座数33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山崎實
1972年4月,“普魯伊特-伊戈”爆破拆除過程由電視台直播[1]

普魯伊特-伊戈公寓(英語:Pruitt–Igoe)是一個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一個公營住宅。是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家主導的住房計畫的重要成果,也是美國都市更新計畫失敗的一個縮影。普魯伊特-伊戈公寓于1956年建成,但短短數年內就迅速衰落,貧困,犯罪和種族衝突盛行,最後被迫與1970年代全部爆破拆除。

該公寓設計者為美籍日裔著名建築師山崎實,他的作品還有紐約世界貿易中心蘭伯特-聖路易斯國際機場航廈。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聖路易斯市人口上升到頂峰,市區日趨擁擠,而市政建設仍十分落後。市內仍存在大量的老舊房屋,被媒體評論為“類似查爾斯·狄更斯筆下那個年代的住宅”。[2]1920年代至1940年代,聖路易斯住宅大幅度老化,據估計當時全市仍有85,000個家庭居住在集體宿舍(英文:Tenement,為多個家庭共同居住的集體宿舍)內。1947年市政府調查,有33,000家庭沒有獨立衛生間。中產及以上階層開始逃離市區,市區主要由低收入者居住,非裔美國人集中在城北,兩者涇渭分明而又不斷在舊城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由於擔心土地價值下降,以及貧苦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蔓延,聖路易斯政府開始推行一系列都市更新計畫,重點在於改善市區中央商圈外圍的城市風貌。然而積重難返,以致士紳化的希望近乎不可能實現。

1947年,聖路易斯市有計畫翻修黑人貧民為主居住的“德索托-卡爾”區( DeSoto-Carr)。市政府希望能拆除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代以現代化的二層或三層普通居民樓和一個社區公園,但這個計畫並未實現。1949年,新上任的民主黨市長約瑟夫·達斯特和共和黨為主的密蘇里州政府認為,應當徹底的拆除該區貧民窟,代之以高層高密度的公營住宅(政府房)。政府認為這個計畫能夠拉升聖路易斯房地產市場,並且和一系列新公園,新購物中心結合改變城市的面貌。達斯特與1951年向公眾發表講話:

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城市,並將她的心臟地區清理乾淨。貧民窟是社會和人心陰暗面的產物,每個人都有責任。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把這個錯誤改正過來。[3]

1948年,選民否決了為該計畫提供公共貸款的議案。但1949年住房法案在國會通過後,密蘇里州政府以此為依據宣布計畫的實施。達斯特的計畫被出身密蘇里州的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認可,成為當時風行美國各大工業衰退的大城市城市更新計畫的一部分。市政府成立“聖路易斯拆遷和再開發管理局”(St. Louis Land Clearance and Redevelopment Authority),負責城市內環貧民窟的拆遷,清理和低價出售給願意開發的私人。市政府希望以及喚回中產階級的回歸和商業的進駐。同時,另一個政府機構“聖路易斯房管局”(St. Louis Housing Authority)成立,負責修建和管理新的政府房給遷出的貧民居住。

至1951年,聖路易斯市政府收到的聯邦政府撥款總數可以興建5800套住宅。第一個上馬的政府房項目為“科克倫花園”(Cochran Gardens),1953年完工,由12幢大樓組成,共有704個單元,主要供低收入者居住。“普魯伊特-伊戈”為第二個完成的小區。其他還有“達斯特-韋伯”(Darst-Webbe )和“梵高”小區(Vaughn)。”普魯伊特-伊戈“最初設計成給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年輕成員租住。符合當時種族隔離的社會習慣,黑人和白人居住在不同的大樓。“達斯特-韋伯”最初也是為低收入者設計的。1956年,密蘇里州在政府房上廢除了種族隔離。

設計和建造

普魯伊特-伊戈小區由33幢住宅樓組成,每幢高11層,總佔地面積57公頃[2] ,位於聖路易斯市近北區(Near North Side)。 前景四幢大型分支狀大樓為梵高小區(現在也被拆除)。圖中還可以見到普魯伊特學校(居民區前一幢四層樓建築)和聖斯坦尼斯洛斯·科斯特卡天主堂(畫面右側),兩者至今尚存。

1950年,聖路易斯市政府聘請雷恩韋伯,山崎實和赫爾姆特開設的建築設計所負責設計。公寓得名與兩位聖路易斯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溫德爾·普魯伊特(非裔美國人)和聯邦眾議員威廉·伊戈。市政府亦以兩人名字分別命名小區內白人居住區(威廉·伊戈公寓)和黑人居住區(溫德爾·普魯伊特上尉之家)。[4] 環繞公寓的主幹道路為北20街(North 20th Street,東),傑斐遜北路(North Jefferson Avenue,西),卡爾街(Carr Street,南),和卡司路(Cass Avenue,北)。[5]這是日裔設計師山崎實擔綱的首個作品,後來他因設計紐約世界貿易中心而一舉成名。山崎原本的計畫是修建一個有高層,中層和小樓不同構造的綜合小區,最初聖路易斯政府通過了這一方案。但在當時韓戰爆發,政府控制力度加強的背景下以不夠節約建築材料的理由被否決。最後方案為相同構造的11層共公寓樓。

1951年《建築學論壇》(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刊發文章,讚頌山崎實的設計“給聖路易斯貧民區動了一個大手術”,是“該年度設計最佳的公寓樓”。小區人口密度設計值為每英亩50戶,略高於市區貧民窟。設計思想符合當時風行一時的功能主義建築泰斗勒·科比意在“國際現代建築學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es of Modern Architects)上提出的理念。人們居住在11層高樓上,騰出地面空間用作社區活動。《建築學論壇》稱之為:“低收入人群的垂直型社區”。大樓之間由行道樹環繞,亦符合建築師哈蘭德·巴塞羅謬(Harland Bartholomew)提出的理念。

1955年,普魯伊特-伊戈公寓全部落成,共有33幢11層公寓樓,小區佔地57英畝(約23公頃),共有2,870套公寓,為當時全國最大的一個公寓小區。

衰落

嚴重荒廢的普魯伊特-伊戈公寓。由於窗戶幾乎被破壞殆盡導致房子結構一覽無餘

1956年,密蘇里最高法院裁決禁止住房中種族隔離。1957年,普魯伊特-伊戈公寓居住率達到歷史最高的91%,隨後就開始下降。[6] 不同的資料對居住率的記載略有不同。 70年代前,普鲁伊特-伊戈公寓因为汽车普及导致的城市郊区化而失去吸引力,加上60年代频繁的种族冲突,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大量搬走,低收入人群占据了绝大多数区域。由于政府没有给这些低收入者提供太多工作机会,人们为了生计而参与犯罪,导致公寓区和周边住宅区犯罪率激增,进一步导致公寓入住率下滑。由于公寓环境维护和治安巡逻是由租金支撑的,公寓入住率下降导致资金紧张,公寓周边设施老化损坏却无人管理,维护成本越来越高,犯罪率也出现爆炸式增长,圣路易斯市政府最终决定拆除这个公寓小区。1968年,聯邦住房部開始鼓勵其餘居民離開公寓。

拆除

1971年12月,州和聯邦當局同意用炸藥拆除普魯伊特-伊戈的兩座建築物。經過幾個月的準備,1972年3月16日下午3時,第一棟建築被爆破。第二棟建築於1972年4月21日倒塌。在第一階段的6月9日發生內爆之後,第一階段拆除工作已經結束。由於政府取消了重建計劃,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其餘的公寓楼在爆破声中倒下。1976年,隨著最後一塊区域的拆除,該地點最終被清理。但由于圣路易斯市人口持续下滑以及市政府财政紧张,截至2020年,前普魯伊特-伊戈旧址仍未開發。在它的東南角,毗鄰現在的私立學校,建造了新的公立學校:蓋特威中學和蓋特威小學,結合了以科學和技術為基礎的磁石學校,以及以軍事為主題的普魯特軍事學院中學。公寓周圍的前DeSoto-Carr貧民窟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低密度的單戶住宅。

傳奇

圖集

參考文獻

  1. ^ Photo attribution: Ramroth, p. 166
  2. ^ 2.0 2.1 Larsen, Kirkendall, p. 60
  3. ^ Ramroth, p. 164
  4. ^ Hall, p. 256
  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Bristol 16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Why the Pruitt-Igoe housing project failed. Prospero (blog). The Economist. October 15, 2011 [2011-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6). 

外部連結

Strategi Solo vs Squad di Free Fire: Cara Menang Mud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