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棋,是流傳於中國北方各省的一類兩人傳統棋類的總稱,吃子方式是像直棋採用成型吃子,規則、棋名與棋盤隨各地略有不同。
歷史
在唐朝時就疑似有此類棋。王建《夜看美人宮棋》:「宮棋佈局不依經,黑白分明子數停。」、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度日曾無悶,通宵靡不為,雙聲聯律句,八面對宮棋。」 趙光遠《詠手》之二:「象床珍簟宮棊處,拈定文楸占角邊。」清朝翟灝在 《通俗編•俳優》註解說:「今人先以棋子黑白雜佈局中,各認一子為標,左右巡拾,拾竟,以所得多寡較勝負。有挨三、頂四、擦七、馱八等罰例,謂之逼棋,蓋即此耳。」指出遊戲類似花方。
各地玩法有許多,如光是河南鞏義下的米河鎮、涉村鎮、孝義鎮、北山口鎮、康店鎮等地的玩法就不統一,下前就要事先講定,否則過程就會發生爭吵[1]。
有些還具跳棋、夾棋的吃法,如藏族跳方棋、花棋、尼格爾棋。歐洲也有類似機制的棋,如肯辛頓方棋。
棋具
- 棋盤以縱橫線組成。
- 棋子以顏色或形狀區別,各方枚數約等於棋點總數一半,奇數路線的棋盤,先行方棋子比後行方多一枚。
通規
- 遊戲分為三階段:放子、逼子與走子。
- 放子:輪流將一枚己棋放入空棋位,放完棋子後進入逼子階段。
- 逼子:若滿盤,各選一枚敵棋移出遊戲,奇數路棋盤為後行方先選,偶數路棋盤為先行方先選,然後進入走子階段。
- 走子:輪流沿線移動一枚己棋,多數為只能移動一格至空鄰點。
- 採用成形吃,一般在下子或走子階段,只要己棋排成規定的排列之就移除規定數量的敵棋,以未成型的敵棋為優先。共有的吃法是四枚己棋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一枚敵子;若是六枚在兩格組成長方形,則吃兩枚敵子,以此類推。
- 使敵棋數量降到無法成型吃子則獲勝。
- 多數地方規則對無法移動並無說明。有軟體是無法移動者輸掉遊戲[2];有軟體是再進行逼子,無法行動者先選[3][4]。
各地類型
五路棋盤
成龍成方(大興區)
- 流傳於北京大興區。
- 放子:不能放於四角處的空棋點。
- 吃子
- 成龍:五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三子。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5]
成龍成方(固安縣)
- 流傳於河北固安縣。
- 非成型吃的棋子稱為散子。
- 放子:不能放於四角處的空棋點。
- 吃子
- 成龍:五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放子階段增兩枚,走子階段吃兩枚。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放子階段增一枚,走子階段吃一枚。[6]
掐方(青海)
- 流傳於青海東部。
- 去子:不吃子,而是在下子或走子階段,改將棋子還給對方使用。
- 成杠:五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去掉敵方三子,然後在該線作標記,表示不能在該線成杠。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然後該方格作標記,表示不能在該格成方。
- 先佔領所有棋點獲勝。[7]
五棍棋
- 流傳山東,在諸城稱為「五大棍」、「五棍」、「擱五棍」,在新泰称为「五周」、臨沂稱為「五虎棋」、「五周棋」[8]、嶗山石老人村等地稱為「五夫」[9][10]。
- 吃子:在放子階段,被吃的子先作記號,等走子階段前開始才一齊提取。
- 通天:五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角,吃掉敵方五子。
- 五虎(五福、五通):五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四子。
- 四斜:四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吃掉敵方三子。
- 三斜:三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吃掉敵方二子。
- 成方(井口、小方、小斗):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4][8][9][10]
大邊棋
- 俗稱「下大邊」,是流傳於東北地區滿族。
- 吃子:在放子階段,被吃的子先作記號,等走子階段前開始才一齊提取。
- 通天杠:五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對角。吃掉敵方四子。
- 大老虎爪(大老虎):一枚棋在中心,四枚在四角點,吃掉敵方四子。
- 大邊:五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三子。
- 小老虎爪(小老虎):一枚棋在中心,四枚在每邊第二線的交點,吃掉敵方三子。
- 四斜(四星):四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線,吃掉敵方二子。
- 三斜(三星):三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吃掉敵方一子。
- 口字(口字):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11][12]
五伏
- 流傳於山東青島畢家上流村。
- 吃子:在放子階段記不選擇吃定的棋子,而是記可吃的數量,等逼子階段開始才一齊提取,先行方先,再後行方。
- 邊伏:五棋子以縱、橫方向在邊線連成直線,吃掉一敵棋。
- 二伏:五枚棋子以縱、橫方向在二線連成直線,吃掉二敵棋。
- 三伏:五枚棋子以縱、橫方向在三線連成直線,吃掉三敵棋。
- 五伏(通天):五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角,吃掉五敵棋。
- 四斜:四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吃掉三敵棋。
- 三斜:三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吃掉一敵棋。
- 小中: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13]
方帶斜
- 流傳於河南靈寶市。
- 增子:在放子階段成子,每成一種就多放一定數量的己棋。多放的棋子若也成子,繼續增子。
- 走子:由後下方先或落後者先,需事先商訂。
- 吃子:在走子階段成子,每成一種就要吃掉一定數量的敵方散子。
- 五斜(老通):五枚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放子階段增三枚,走子階段吃三枚。
- 四斜:四枚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放子階段增二枚,走子階段吃二枚。
- 三斜:三枚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放子階段增一枚,走子階段吃一枚。
- 鞭杆:五棋子以縱、橫方向在連成直線,放子階段增二枚,走子階段吃二枚。
- 上方:六枚棋子在同格組成長方形,放子階段增二枚,走子階段吃二枚。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放子階段增一枚,走子階段吃一枚。[14]
六路棋盤
成方
- 流傳於山西定襄。
- 吃子:四枚己棋排列成正方形,所框大小不拘,吃掉敵方一子。在放子階段,被吃的子先作記號,等走子階段開始才一齊提取。[15]
六州棋
- 又稱「六周棋」,流傳於安徽、湖北、河北、山東等省份,魯南稱為「擱六州」[16],費縣稱為「安六棋」[17],淮南稱為「六洲棋」[18],連雲港一帶稱為「六路州」[19]。出生於江蘇的司馬中原童年玩過此棋,稱為「六路州」,有「成方」、「成州」、「倒倒方」、「倒倒州」等術語[20]。也有稱為「开方」,从方移动出来叫「开方」,反之叫「上方」,既是开方也是上方,称为「倒倒方」[21]。
- 走子:後下方先。
- 吃子:不可連續用同一枚子成型吃子。在放子階段,被吃的子先作記號,等走子階段開始才一齊提取。
- 成六(上六、成州):六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兩子。
- 成方(上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16]
成方
- 流傳於陝西延安等地。
- 逼子:在放子階段記不選擇吃定的棋子,而是記可吃的數量,等逼子階段開始才一齊提取。若兩方放子階段皆無成方,則各去敵方一子或自棄一子。
- 若行棋使敵方無棋可走,則己方需將一枚己棋移除遊戲,讓敵方可走。
- 吃子
- 邊溜:六枚棋子在邊線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一子。
- 中溜:六枚棋子在非邊線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兩子。
- 一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22]
花方
- 流傳於陝西延安等地。
- 無走子階段,初始佈置為兩方棋子交錯擺滿棋盤。
- 逼子:兩人各選一枚己棋移出遊戲。
- 其餘同當地的成方。[22]
擺方
- 流傳於河南盧氏縣。
- 放子:不能放於四角處的空棋點。
- 走子:後下方先。
- 吃子:在放子階段記不選擇吃定的棋子,而是記可吃的數量,等逼子階段開始才一齊提取,先行方先,再後行方。
- 鞭杆:六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二敵棋。
- 五股子:五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角,吃掉二敵棋。
- 四股子:四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吃掉一敵棋。
- 三股子:三枚棋子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吃掉一敵棋。
- 一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23]
六道棋
- 流傳於安徽省太和縣、阜南縣等地。在河南周口一帶稱為「大方棋」[24][25],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6]。
- 組成型吃的棋子稱為成子,反之稱為散子。
- 逼子:兩人各選移除三枚敵方散子,若不足則由對方自己挑選。
- 增子:在放子階段成子,每成一種就多放一定數量的己棋。但多放的棋子若也成子,就不再增子。
- 吃子:在走子階段成子,每成一種就要吃掉一定數量的敵方散子。
- 龍:六枚在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但中間四枚不能在邊線,放子階段增三枚,走子階段吃三枚。
- 六斜(通州):六枚以斜方向連接兩對角,放子階段增四枚,走子階段吃四枚。
- 五斜:五枚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放子階段增三枚,走子階段吃三枚。
- 四斜:四枚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放子階段增二枚,走子階段吃二枚。
- 三斜:三枚以斜方向連接兩鄰邊,放子階段增一枚,走子階段吃一枚。
- 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放子階段增一枚,走子階段吃一枚。[27][28]
七路棋盤
新疆方棋
- 流傳於新疆回族,據稱是由陝、甘、寧等地傳入新疆,已有上百年[29]。與寧夏方棋差別在棋盤與棋數,有「头码」、「二码」、「长腰」、「短腰」、「五花子」、「六角子」、「八圆圆」等术语,数枚棋子组成的长条被叫作「黄瓜」,由多子组成的厚实方阵叫作「车」;而「背车」则不可阻挡、「铁车」又牢不可破、「塔(音)板车」威力无穷[30]。
- 逼子:在放子階段記不選擇吃定的棋子,而是記可吃的數量,等逼子階段開始才一齊提取。先成方者先。若兩方放子階段皆無成方,則各去敵方一子。若只有一方成方,則去掉等於成方數再加一的敵棋,未成方者只能去敵方一子。
- 走子:步數不限,不得越子。
- 吃子:只要每組成一個四枚己棋緊鄰相連的小正方形,就吃掉敵方一子。若同時成為多個方形,則乘以方形數量。
掐方(關中)
丟方
- 流傳於陝西,當地俗稱「丟方」、「揪方」、「糾方」、「搭方」[36],也是當地東幹族的傳統遊戲[37],又依據能不能圍吃分為「圍方」、「恬方」[38],在安康市有舉辦過比賽[39]。
- 放子有書是記載不能放在四角。[36]
- 走子:步數不限,不得越子。
- 吃子:在放子階段,被吃的子先作記號,等走子階段開始才一齊提取。
- 圍:包圍住敵方棋塊的四邊,吃掉該棋塊。此規則只有在「圍方」有。
- 溜:等於棋邊數的棋子以縱或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同樣數量棋子。
- 一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38]
久棋
- 流傳於藏族。安多地区为主。
- 14路为主规则复杂,与方棋只成方吃相同,增加有跳吃,与方棋差别较大。其可从6x6,7x7,8x8,9x9,10x10,14x14多个规格选择,根据游戏时间选择。其中7x7可归为此类,但更应单独分类。
- 走子:沿線一格至空鄰點。若棋子剩下十四枚以下,可自由移動至任何空點。
- 吃子
- 槍:十四枚棋子以縱、橫方向連成直線,吃掉敵方兩子。
- 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組成正方形,吃掉敵方一子。
- 其餘規則不詳。[40]
七路八路棋盤
- 流傳於寧夏回族,當地俗稱「下方」,收錄於宁夏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1]。
- 棋盤為7*8路,其餘與新疆方棋相同。[42]
其他類型
扎槍擓籮頭
- 流傳於中原地區。與其他方棋有很大差異。
- 五或六路棋盤。
- 只有下子階段。
- 當三枚的同方棋子占據一方格的三角時,稱為「籮頭」,另一方若下子占據最後一角,則移除前者該方格的三枚棋子,換成己棋,稱為「擓了籮頭」。
- 當三枚或以上的同方棋子緊連一縱或橫線,稱為「槍架」,另一方若下子接在任一端,則移除前者該連線的棋子,換成己棋,稱為「札槍」。
- 棋盤滿盤時,子多者勝。[43]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