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07″N 121°32′55″E / 25.10194°N 121.54861°E / 25.10194; 121.54861
范寬 〈
谿山行旅圖 〉,縱206.3公分,橫103.3公分,北宋(10世紀末-11世紀初)。
郭熙 〈
早春圖 〉,縱158.3公分,橫108.1公分,宋熙寧五年(1072年)。
李唐 〈
萬壑松風圖 〉,縱188.7公分,橫139.8公分,宋宣和六年(1124年)。
故宮三寶 一般是指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蒐藏的范寬 〈谿山行旅圖 〉、郭熙 〈早春圖 〉和李唐 〈萬壑松風圖 〉等三幅北宋 巨碑式水墨畫 。[ 1] 近年亦有將「翠玉白菜 」、「肉形石 」和「毛公鼎 」合稱之說法。
緣起
1950年代開始,李霖燦 、高居翰 (James Cahill)、方聞 、班宗華(Richard M. Barnhart)和艾瑞慈(Richard Edwards)等藝術史學家時常在其學術講座和論文著作中舉出〈谿山行旅圖 〉、〈早春圖 〉和〈萬壑松風圖 〉等三幅北宋 宗派大家的山水畫 並列提及,作為藝術史斷代分析的佐證,於是在學界內有了「故宮三寶」、「鎮院三寶」的說法,加上自1972年起院方與日本 二玄社 合作透過複製畫的形式到各地巡迴宣傳,使得故宮三寶儼然成為中國 水墨畫 的無上神品。[ 1]
由於這些書畫 類作品在水墨設色蘊含心靈層次的儒 、道 哲學 ,欣賞經驗較少的參訪者不容易產生共鳴,加上書畫囿於有機材質「紙壽千年、絹壽八百」的限制,保存極不容易[ 2] ,故須每季定期更換展件,從中另行挑選藝術史上名蹟與保存狀況不佳者,嚴格限制間隔至少三或四年才能於特展展出最多42天,而故宮三寶即為上述限展書畫,因此平時參訪者無緣目睹。[ 3]
1996年故宮文物赴美國 「中華瑰寶」巡迴展行前預展時,竟包含故宮三寶在內共有27件限展書畫 列名借展清單,引發輿論譁然,學術藝文界撻伐聲不斷;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江兆申 指出〈谿山行旅圖〉在內的9件書畫曾於1961年赴美巡展時受到損傷,因此不贊同讓限展書畫出國,尤其是故宮三寶;其後立法院 通過臨時決議,書面建議故宮三寶不可出國,教育部 亦召集了6名專家學者組成專案小組審查,迫使策展方在選件上放棄了故宮三寶在內的多件限展書畫。透過媒體大幅報導,此風波持續了半個月才漸平息,故宮三寶也因此為一般民眾所知。[ 2] [ 3]
近代
〈
翠玉白菜 〉,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西元1644-1911年。
〈
肉形石 〉,長5.73公分,寬6.6公分,厚5.3公分,西元1644-1911年。
〈
毛公鼎 〉,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公斤,西周晚期 西元前827-782年
由於故宮三寶為限展書畫且嚴格限制展覽時間,許多年才展出一次且短短幾十天,平時參訪者多無緣目睹,在民間的知名度不如其他高人氣的常設性展品。因此旅遊業者在近年來將常態展出的〈翠玉白菜 〉、〈肉形石 〉和〈毛公鼎 〉並列形容成華人 民間小吃 「酸菜白肉鍋 」,透過雅俗共賞的介紹獲得極高人氣,使這三件文物被合稱為民間版的「故宮三寶」。[ 4]
這三件文物的評等上,〈毛公鼎〉是國寶級 文物,而〈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被列為重要古物 ,例如翠玉白菜在臺灣故宮就有三個,北京故宮 和天津博物館 也各有一個,較不那麼珍稀。但因為三者在民間的高人氣,故宮方面也特別規劃將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輪流於北部院區和南部院區 的獨立展廳中常設展出,而國寶級文物毛公鼎則於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大樓三樓廊廳裡常設展出。[ 5] [ 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