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行论》(拉丁語: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讲述他自己的天文学说的著作。
簡介
1506年,哥白尼在回国任教士不久,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1512年,哥白尼把他任职城堡西北角的箭楼建为自己的小型天文台,用自制简陋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计算、研究。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所引用的27个观测数据,大部分是在这里记录下来的。约在1536年,哥白尼写成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說”。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由于哥白尼害怕引起各方面的攻击,他在书的序中写明将他的著作献给教宗保祿三世。他认为,在教皇的庇护下,《天体运行论》也许可以问世。除了这篇序之外,《天体运行论》还有另外一篇教士安德烈亚斯·奥西安德写的前言。当时哥白尼重病在身,委托这位教士出版发行。奥西安德尔为使这书能安全发行,假造了一篇无署名的前言,说书中的理论不一定為行星在空间的真正运动,不过是为编算星表、预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来的一种人为的设计。这篇前言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骗过了许多人。
据说,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见到了从纽伦堡寄来的《天体运行论》样书。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但據記載,哥白尼在著作出版前半年已因腦中風喪失知覺,並長期昏迷在床。
评价
《天体运行论》出版后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人不懂,而许多天文工作者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表的一种方法。《天体运行论》在出版后七十年间,曾经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聲名暴起的占星術士......這個笨蛋想要把整個天文科學逆轉過來,可是《聖經》告訴我們,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1],沒有說要地球不動。」[2][3][4],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后来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说,危及了教会的统治,罗马教廷才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
《天体运行论》中的天体实际上是指天球,因为哥白尼并没有抛弃托勒密天文学中的天球概念。行星仍然是被镶嵌在水晶球壳中,随着球壳运转。
哥白尼本人也没有想摆脱托勒密传统。对于此书,中国天文学界有一个旧译名“天旋论”。1953年,在为纪念哥白尼诞辰480周年出版的《纪念哥白尼》一书中,竺可桢、戴文赛等科学家采用了“天体运行论”的译名。而科学界一直有学者指出这一译名存在问题,因为书名中的“orbium”并非代表天体,而是指带动可见天体的(假想的)看不见的透明天球。商务印书馆的最新中译本便是采用了“天球运行论”的新译名。[5]
《天体运行论》不是革命的文本,是开启革命的文本。
目錄
《天体运行论》共六卷。
- 第一卷共14章,主要论太阳居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行。
- 第二卷共14章,主要球面天文學與天體的視運動,卷末附有恆星位置研究與以黃經、黃緯為內容的星座描述表。
- 第三卷共26章,主要论二分、二至點的岁差、黃赤交角變化與及其相關。
- 第四卷共32章,论月球的运行和日月食。
- 第五卷共36章、第六卷共9章,此兩卷主要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五大行星的視運動情況。
参看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