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裡面的故事(並且也包含了1895年隨後出版的《叢林奇譚二部曲》,包含了5個關於毛克利的未來故事)為虛構的,並使用擬人化方式的動物給予道德上的訓誡。舉例來說,〈叢林規律〉一節,制定了規則以保障個體、家庭和社群的安全。吉卜林加入了他所有知道的或著「關於印度叢林所聽到的或夢到的」廣泛事物[2]。其他讀者解析這種做法可能是對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做出意喻[3]。當中最為熟知的,是圍繞在被印度叢林的狼群扶養之被遺忘的「人類小孩」,毛克利的3個冒險故事。其他故事中最為熟知的可能就是〈Rikki-Tikki-Tavi〉,英雄貓鼬的故事,和〈Toomai of the Elephants〉,關於年輕的大象教練的故事。科蒂克(Kotick),一隻白色海豹,為了牠的族群,尋找一個可以從獵殺中活下來的天堂,在一開始就被認為是猶太復國主義的比喻[4]。在吉卜林的用心寫作之下,每個故事都會承接上一個故事,並為下一個故事鋪路。
^Hjejle, Benedicte 1983 'Kipling, Britisk Indien og Mowglihistorieine', Feitskrifi til Kristof Glamann, edited by Ole Fddbek and Niels Thomson. Odense, Denmark: Odense Universitetsforlag. pp. 87–114.
^Mordechai Kaufmann, "Zionism in Britain before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Tel Aviv, 1965 (in Hebrew), p.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