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认证(3-D Secure,缩写3DS)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一项认证协议,其中“3D”指参与认证的三方:收单方(Acquirer Domain)、发卡方(Issuer Domain),以及连接前两者的数据交换方(Interoperability Domain)。3D认证的目的是在电子商务交易中认证持卡人,或提供身份验证和账户确认。[1]
2001年,初版3D认证协议由Arcot公司(现归属博通有限)与Visa公司共同推出。[2]几大卡组织分别实现了该协议,如维萨的Visa Secure[3]与万事达卡的SecureCode[4]。
2016年,由六大卡组织组成的EMVCo发布了该协议的第2版(3D Secure 2,也称为 EMV 3-D Secure、3D Secure 2.0 或 3DS2)。新版协议旨在遵守新的欧盟认证要求——PSD2,并解决初版的一些缺点,如 结账流程的“摩擦”(即结帐时额外的验证步骤)会导致部分客户放弃购买。[5][6]第2版协议让发卡方可以获得交易的更多数据,如收件地址、客户的设备 ID 或历史交易记录。发卡方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评估交易的风险水平,并选择适当的应对措施:
- 若数据足以让银行相信买家是真正的持卡人,就会通过“无摩擦”流程进行交易——持卡人无需额外输入任何信息,即可完成身份验证。
- 若银行决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交易将通过“挑战”流程发送——要求客户提供额外的输入来验证付款。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