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是根据作家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电影,拍摄于1986年,导演是谢晋,本片也是他的代表作。刘晓庆饰女主角胡玉音,姜文饰男主角秦书田。
剧情
电影讲述了在毛泽东发动的“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知识分子秦书田(姜文饰)和人称“芙蓉姐”的胡玉音(刘晓庆饰)的遭遇。
胡玉音与丈夫桂桂(刘利年饰)租下好吃懒做的破落户王秋赦(祝士彬饰)的祖屋,在国营商店对面经营一家米豆腐店。夫妻俩热情好客,在镇上人缘很好,做的米豆腐也美味可口,胡玉音的干哥、镇党支书黎满庚(张光北饰)常来光顾,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饰)也把碎米作为饲料出售给他们加工使用。就这样两人靠自己的打拼渐渐攒起一笔钱。暗恋谷燕山的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徐松子饰)在生意和人际关系上都比不上胡玉音,因此心生嫉妒。
李国香靠着舅舅的关系调到了县里当上了商业局的科长;桂桂和胡玉音夫妻俩买下了王秋赦的房子,扩大了店面,招待镇上亲朋四邻共庆喜事。不久迎上“四清运动”,李国香作为主持调查的领导回到芙蓉镇开展工作,她将王秋赦定性为遭到压迫的穷人,将胡玉音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桂桂让胡玉音去投奔亲戚躲避风头。胡玉音把存下的积蓄偷偷交给黎满庚保管,而黎满庚当初为了仕途弃绝了“出身不好”的恋人胡玉音,认她做干妹妹,这次他又一次背叛胡玉音,把她的积蓄交给了李国香,胡玉音再回来时,桂桂因为刺杀李国香未遂,已经被处死。
李国香找到谷燕山,恶意揣测谷燕山和胡玉音是奸夫奸妇,面对对方的恶意揣测,谷燕山愤懑之中称要脱下裤子证明清白,李国香则说召开全镇大会让谷燕山在群众面前脱裤裤子,谷燕山说自己是被李国香逼的,自己在战争中已经负伤了,李国香看此情形说就算你不是,黎满庚又为何和胡玉音打得火热的,最后说到谷燕山、胡玉音、黎满庚和秦书田互相勾结,实质上是一个小集团。
胡玉音被安排与县文化馆原馆长、现人称“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一起清扫大街,她将自己的遭遇归咎于秦书田,认为是秦书田在她成亲时唱的贺喜歌、盖新房时写的贺喜对联内容“反动”招致了祸端。秦书田则不以为意,反而处处照顾胡玉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王秋赦跟着红卫兵一起批斗李国香,在她脖子上挂上破鞋。即便受到如此侮辱,李国香仍不愿与扫大街的秦书田和胡玉音为伍,仿佛只有她真的受到了委屈。不久后李国香恢复身份回到芙蓉镇,王秋赦拼命巴结,两人在某天夜里借着“汇报工作”发生了关系。
秦书田和胡玉音在每天的工作中滋生了感情,谷燕山则为他们证婚。王秋赦看到后妒火中烧,李国香对秦书田和胡玉音判了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国香升职调任到省里。王秋赦则一落千丈,更逢房屋倒塌,只能重新走上街头成为流氓,不久后精神失常,整日高呼“运动了”在镇上游走。秦书田得以平反,却拒绝了回到县文化局的工作,回到家里与妻儿团聚。
演员表
评价
影片反映了时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对华语电影事业发展的影响深远。拍摄背景正是在当时中国批判极左思潮的时候,[7]本片被认为是“伤痕与反思电影”的代表。与古华原著叙事形态不同,本片采取了顺叙的线性结构。影片结构上《芙蓉镇》采取了起承转合的戏剧性结构。[8]这一模式被评论界称为“谢晋模式”。[9]
成本与发行
《芙蓉镇》的制片成本为五十万到六十万人民币。[1]
在中国大陆,《芙蓉镇》的观众数量高达1亿以上,发行收入超过1500万,取得了巨大成功。[2]中国大陆外,芙蓉镇的发行权卖给了54个国家和地区,仅在韩国一地版权费就为15万美元;《芙蓉镇》在海外一度是当地最高票价:意大利为8000里拉,日本为2800日元,香港为25港元。[6][10]本片在日本获得了大陆电影从未有过的轰动,创造了大陆电影在日本的最高票房记录:东京市岩波剧场独家放映,配給収入为1亿294万日元,观影人数为7万6683;札幌市1989年年度最卖座的外国电影。[4][5]在香港,《芙蓉镇》公映43天获得7,205,860港币的票房,创下大陆影片在香港的最高票房纪录。 [3]
影响
1986年的王村仅有两千人,随着《芙蓉镇》的大获成功,旅游业兴起,2007年,王村正式更名为芙蓉镇。如今,芙蓉镇成为湖南省最热门的旅游地区之一。[11] 谢晋导演因病逝世后,芙蓉镇举行了悼念活动,超过一万名芙蓉镇居民参加了追悼会。[12]
由于电影的宣传,米豆腐成为芙蓉镇特色美食。芙蓉镇113号刘晓庆米豆腐店是芙蓉镇众多米豆腐店的"鼻祖"。二十几年来,众多媒体及名人到访。1997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访于此。2012年,习近平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的照片依旧挂在店外墙上最显眼的地方,这也成为众多游客合影留念地点。[7]
获奖与提名
评奖名称
|
奖项
|
姓名
|
结果
|
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最佳故事片
|
|
獲獎
|
最佳导演
|
谢晋
|
提名
|
最佳编剧
|
谢晋、阿城
|
提名
|
最佳女主角
|
刘晓庆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姜文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徐宁
|
獲獎
|
最佳男配角
|
郑再石
|
提名
|
最佳音乐
|
葛炎
|
提名
|
最佳美术
|
金绮芬
|
獲獎
|
最佳道具
|
徐国良
|
提名
|
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
最佳故事片
|
|
獲獎
|
最佳女主角
|
刘晓庆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姜文
|
獲獎
|
最佳男配角
|
祝士彬
|
獲獎
|
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
水晶地球仪奖(最佳剧情片)
|
谢晋
|
獲獎
|
第33届西班牙瓦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
|
最佳影片
|
谢晋
|
提名
|
评委会特别奖
|
谢晋
|
獲獎
|
观众票选奖
|
谢晋
|
獲獎
|
第5届法国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
|
金熊猫奖(最佳影片)
|
谢晋
|
提名
|
第40届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电影节
|
荣誉奖
|
谢晋
|
提名
|
参见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196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
|
---|
1-10 | |
---|
11-20 | |
---|
21-30 | |
---|
31-40 | |
---|
41-50 | |
---|
51-60 | |
---|
61-70 | |
---|
71-80 | |
---|
81-90 | |
---|
91-1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