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塙(?—17世紀),字以同,號定山,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沈宗塙生性孝順,為母親守喪時,虛弱到嘔血,需要柺杖才能站起來,後來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舉人[2],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士;魏藻德招攬他,但言語不合,因此回鄉[3]。
弘光帝繼位後,他擔任行人諭祭吉王朱慈灶,但未回歸朝廷南京就已經失守,和曹元方到福京謁見隆武帝,遷兵科給事中[1]。負責催撫溫州、處州軍隊,多次請求親征及選兵併餉;福京失陷,他和曹元方回鄉。不應清朝徵召,並說:「不忍事異族也。」隱居直到去世[4]。
著作
- 雲與山同潔,溪將煙共澄。嬋娟儘力稱人情,欲照一天,美滿到微明。
- 桂子開梁苑、桐陰點楚萍。誰家玉笛弄秋聲,一夜相思,清影夢難成。
引用
-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沈宗塙,字以同,仁和人。崇禎十六年進士。安宗立,以行人諭祭吉王,未返而南京亡,與曹元芳【方】謁福京,遷兵科給事中。
- ^ 乾隆《杭州府志·卷六十九》:崇禎十二年己卯科(舉人)…… 沈宗塙 見進士……
- ^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十五》:沈宗塙,字以同,號定山,仁和人。性至孝,居母喪,毀瘠嘔血,杖而後起。崇禎癸未成進士,魏藻德招之仕,語不合策蹇徑歸。 吳農祥《就正編》
-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催督撫軍應溫、處,開陳大義,屢乞親征,選兵併餉。福京亡,與元芳歸。清徵,或勸出,曰:「不忍事異族也。」卒隱終。
參考文獻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
- 乾隆《杭州府志》·卷六十九
- 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十五
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鄉試榜 |
---|
中式舉人 97名 | |
---|
|
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78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314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