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教堂建于1895年至1905年。早在1465年,柏林大教堂的现址附近已经有一座教堂,当时是霍亨索伦王家宫殿的一部分。1747年在柏林大教堂现在的位置上,约翰·鲍曼(Johann Boumann)设计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做为普鲁士王室的宫廷教堂。1822年被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Karl Friedrich Schinkel)改造成古典主义风格。1894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毁这座教堂,并由尤利乌斯·拉什多夫(Julius Raschdorff)重新设计建造了带有文艺复兴式风格的柏林大座堂,作为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分庭抗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大教堂遭到盟军轰炸并发生火灾,由于无法接近并灭火,圆顶被大火烧毁并落入地面。战后人们搭起临时的圆顶来保护大教堂。修复工作从1975年开始。1993年教堂重新开放。重建后教堂原先的很多设计和装饰被简化了。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可以容纳500人左右。地上建筑有4层。游客还可以登顶俯瞰柏林市区。一层还停放着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Kaiser Friedrich III,1831-1888)、选帝侯约翰·西塞罗(Kurfürsten Johann Cicero,1455-1499)、大选帝侯(„Große Kurfürst")弗里德里希·威廉(Friedrich Wilhelm)及其夫人Dorothea von 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1636-1689)、普鲁士第一位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及王后索菲·夏洛特·冯·汉诺威(Sophie Charlotte von Hannover,1668-1705)等人的灵柩。教堂的二层的模型展示了柏林主教座堂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样式以及当时的设计方案。楼梯墙壁上的照片记录了教堂在二战时被轰炸和损毁的情景。教堂的地下一层安放着霍亨索伦家族各个时期成员的灵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