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由巴林克執導,由王氏兄弟擔任攝影師,在1937年2月開始製作,並於同年5月開拍。製作團隊曾經在公司辦事處搬遷的時候,放下手頭上的工作[15]。對於弗蘭根有沒有參加本片劇組的問題,文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說法:左派導演巴赫迪亚·夏基安(印度尼西亚语:Bachtiar Siagian)表示,當時弗蘭根正為阿尼夫制片公司拍攝紀錄片《爪哇尽对岸的地区》(Tanah sabrang, het land aan de overkant)[2],比蘭也提出類似的說法,而且認為他沒有參加《月光曲》的製作過程[9]。美國電影學者卡爾·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卻在著作中指出,弗蘭根和巴林克一樣,都是《月光曲》的導演[16]。和鄭丁春不一樣的是,巴林克這部電影的對象是接受過教育的土著,而不是下層民眾,同時他也嘗試用土著(而不是歐洲人)的角度描寫土著的故事[17]。沙林·賽指出,這是巴林克在汲取《巴勒》的失敗經驗之後,所作出的轉變,由此他也減弱了影片的民族學色彩[18]。《月光曲》是一部黑白電影,在巴達維亞芝靈津(英语:Cilincing)、西爪哇省万丹府孔雀港(英语:Port of Merak)海灘(今屬萬丹省)和新加坡丹戎加東(英语:Tanjong Katong)取景。本片使用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膠卷拍攝[19][20],這可能是後來影片散佚的原因之一[21]。
1937年12月8日,《月光曲》在幾乎滿座的巴達維亞麗士戲院(Rex)進行首映[24]。這部電影在荷蘭文又稱為《夢想島》(Het Eilan der Droomen),其中一張宣傳單張形容「沙沃巴島」就像荷里活電影中的海島天堂——夏威夷群島一樣美麗,另一張宣傳海報則特意提到,片中角色說的全是印尼語對白[20]。研究電影的澳洲紐卡素大學講師威廉·范·德·海德(William van der Heide)指出,早在多年前,東印度群島的電影人就開始改編外國電影,用本民族(印尼民族)的方式來理解外來觀念;《月光曲》除了採用帶有異國風情的本土場景,還加入了格朗章歌曲,推動了這股後來延續了數十年的「印尼化」趨勢[11]。
雖然本片大獲成功,但是阿尼夫制片公司對此並不滿意,並決定停止拍攝非紀錄片。當年為該公司效力的印歐人(英语:Indo People)攝影師J·J·W·史蒂芬斯(J. J. W. Steffens)[d]指出,公司管理層認為紀實影片更知性,因此更偏向拍攝這類型的電影。巴林克對公司的反應大失所望,於是在1938年3月離開東印度群島,轉到美國定居[29][30]。本片大部分演員不久後也離開了公司,到馬來亞進行短暫的巡迴演出,然後再轉投陳氏影業[31][32],他們為陳氏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法蒂瑪》在1938年上映。莫赫達爾在《月光曲》上映不久後和蘇卡西結婚,但仍然繼續和魯姬亞合作,在電影中飾演情侶;兩人以螢幕情侶的形象得到觀眾的喜愛,直至莫赫達爾在1940年一次薪資糾紛之後離巢為止[33]。
Albert Balink. Ensiklopedi Jakarta. Dinas Komunikasi, Informatika dan Kehumasan, Pemerintah Provinsi DKI Jakarta.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印度尼西亚语).
Barnard, Timothy P. Film Melayu: Nationalism, Modernity and Film in a pre-World War Two Malay Magazine.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McGraw-Hill Far Eastern Publishers). February 2010, 41 (1): 47–70. ISSN 0022-4634. doi:10.1017/S0022463409990257.
Biran, Misbach Yusa. Selintas Kilas Sejarah Film Indonesia. Jakarta: Badan Pelaksana FFI 1982. 1982. OCLC 841356809(印度尼西亚语).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印度尼西亚语).
Esha, Teguh; Alhaziri, Wasmi; Fauzi, Muhammad; Donald W., Sabu; Sigarlaki, Erwin R. Ismail Marzuki: Musik, Tanah Air, dan Cinta. Yogyakarta: LP3ES. 2005. ISBN 978-979-3330-36-5(印度尼西亚语).
Foreign Exchange.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1938-06-08 [201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Said, Salim. Profil Dunia Film Indonesia. Jakarta: Grafiti Pers. 1982. OCLC 9507803(印度尼西亚语).
Said, Salim; McGlynn, John H.; Heider, Karl G. Cinema of Indonesia: Eleven Indonesian Films, Notes & Synopses. New York: Festival of Indonesia Foundation. 1991. ISBN 978-1-87957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