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2′00″N 16°37′00″E / 49.20000°N 16.61667°E / 49.20000; 16.61667
布爾諾(捷克語:Brno 捷克語發音:[ˈbr̩no]( 聆聽);德語:Brünn;拉丁語:Bruna;意第緒語:ברין,Brin),或譯布隆,是捷克的第二大城市,自1641年起就成為摩拉維亞的中心城市,現在也是南摩拉維亞州的首府。
布尔诺是捷克共和国的特权市,以人口数量和面积排名为捷克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摩拉维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及其历史上的首都。布尔诺是南摩拉维亚州的行政中心,位于州的中心地带,并构成独立的布尔诺市区。
城市总面积为230.18平方公里[6],居住人口超过20万,而布尔诺大都会区的总人口则约为70万[7]。城市内有斯维特卡河与斯维塔瓦河交汇于南部区域。
布尔诺是捷克共和国的司法中心,拥有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以及最高检察院的所在地。此外,布尔诺作为重要的行政中心,还设有多家具有国家级职能的机构,包括捷克公共权利保护人办公室[8]、经济竞争保护局[9]以及国家农业与食品检验局[10]。根据法律规定,布尔诺还设有捷克电视台布尔诺分台[11]和捷克广播布尔诺分台的工作室。
布尔诺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以及多样的建筑风格著称,同时也是摩拉维亚的教育与科技中心。城市内著名的景点包括史皮尔伯克城堡、圣彼得与保罗大教堂、以及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图根哈特别墅。
名称
布尔诺的名称最早在12世纪以“Brnen”的形式出现。在12世纪的文献中首次提到布尔诺名称,形式有“Brnen”、“Brenne”、“Brynen”和“Birnen”,这些名称用来指布尔诺城堡。《布拉格编年史》详细记载了1091年弗拉迪斯拉夫一世领军进入摩拉维亚并围攻布尔诺城堡。[12]
形容词“brnný”是布尔诺名称的来源,意指“泥土的”,源自名词“brn”,意为“泥土”或“淤泥”。布尔诺城堡因建于富含泥土的山丘上得名。后来,“Brnno”这一词形指代城堡附近的村庄。拉丁语“Brunna”和德语“Brünn”沿用了捷克语的发音模式。[13] 犹太人用希伯来语称其为“מברונא”(Brona),在意第绪语中称为“ברין”(Brin)。[14]
歷史
5世紀開始已經有人居住,至1243年獲得特許狀。14世紀當局輪流在布爾諾與奧洛穆克召開地區議會。胡斯戰爭時的親胡斯軍隊、三十年戰爭的瑞典,以至普魯士在1742年的攻勢,都未能讓這座城陷落。
1777年升為教區。18世紀開始工業化,被譽為「摩拉維亞的曼徹斯特」。1847年安裝煤氣街燈,1867年開始電車服務。但同時舊城堡亦成為監獄,囚禁奧匈帝國的政治犯。该区域历史上一直是德意志人聚居区。
在捷克斯洛伐克成立的同一年(1919年),马萨里克大学成為捷克第二所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嚴重破壞。1944年至1945年间,盟军多次轰炸布爾諾,至少造成1,200人受伤,1,278座建筑物被毁。[15]战后该地区德意志人都被驱逐。戰前當地是現代主義文化的中心之一。由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圖根哈特別墅在200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布尔诺的聖湯瑪斯修道院,遗传学家孟德尔完成了豌豆花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学定律。
名人
建築
姐妹城市
圖集
Brno-Tuřany (1961-1990)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日均气温 °C(°F)
|
−2.5 (27.5)
|
−0.3 (31.5)
|
3.8 (38.8)
|
9.0 (48.2)
|
13.9 (57.0)
|
17.0 (62.6)
|
18.5 (65.3)
|
18.1 (64.6)
|
14.3 (57.7)
|
9.1 (48.4)
|
3.5 (38.3)
|
−0.6 (30.9)
|
8.7 (47.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4.6 (0.97)
|
23.8 (0.94)
|
24.1 (0.95)
|
31.5 (1.24)
|
61.0 (2.40)
|
72.2 (2.84)
|
63.7 (2.51)
|
56.2 (2.21)
|
37.6 (1.48)
|
30.7 (1.21)
|
37.4 (1.47)
|
27.1 (1.07)
|
490.1 (19.30)
|
月均日照時數
|
45.3
|
71.6
|
121.5
|
169.1
|
219.1
|
221.0
|
234.9
|
217.9
|
161.9
|
124.0
|
51.3
|
40.1
|
1,677.4
|
数据来源:Český hydrometeorologický ústav
|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捷克共和国各个州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