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那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巴特纳 。
巴特那 (Paṭnā ,印地語 :पटना ,旁遮普語 :ਪਟਨਾ ),又譯帕特納 (古稱華氏城 ),为印度 比哈尔邦 首府,隶属于巴特那县 ,古稱华氏城 [ 4] ,2011年人口1,695,000,大都會區人口344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希腊 历史学家和外交家麦加斯梯尼 在其著述的《印度志》(Indica)曾载:巴特利普特那(Pataliputra,巴特那古名)位于恒河 与Arennovoas二河交汇处,长9英里、宽1.75英里。他说此地有七种职业的人,哲学家地位最高,而且不可交換工作。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现代城市巴特那 位于加格拉(Ghagra )、宋河(Son )与甘达克(Ganda )三水交匯處,城區發展到15公里長,5到7公里寬;恒河流淌到這裡看起來更像大海,氣勢恢宏,奔流不息。
巴特那在孔雀帝國時期(約前300年),人口約為40萬。在孔雀帝國 與笈多帝國 時期,巴特那是印度次大陸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巴特那在17世紀再次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歷史
地理
地形
氣候
經濟
人口
政府和公共服務
總體規劃
交通
空運
道路
內河航道
注釋
參考
^ History of Patna . 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 Government of Bihar. 2002-01-10 [2007-09-1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8-10).
^ CDP Patna (PDF) . Infrastructure Professionals Enterprise (P) Ltd, C - 2, Green Park Extension, New Delhi – 110016, INDIA. PATNA — Urban Development Department: 20, 21 (area) 52 (metropolis), 31 (geography). July 2006 [13 April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1-06).
^ Provisional Population Totals, Census of India 2011; Urban Agglomerations/Cities having population 1 lakh and above (PDF) .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6 March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1-11-13).
^ Gurdwara-gears-up-for-Guru's-jayanti,Kumod Verma, TNN, 30 December 2001 . 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30 December 2001 [4 March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0 July 2012).
排名
名称
邦/中央直辖区
人口
排名
名称
邦/中央直辖区
人口
孟买 德里
1
孟买
马哈拉施特拉邦
12,478,447
11
坎普尔
北方邦
2,920,067
班加羅爾 海德拉巴
2
德里
德里国家首都辖区
11,007,835
12
勒克瑙
北方邦
2,901,474
3
班加羅爾
卡纳塔克邦
8,425,970
13
那格浦尔
马哈拉施特拉邦
2,405,421
4
海德拉巴
特伦甘纳邦
6,809,970
14
印多尔
中央邦
1,960,521
5
艾哈迈达巴德
古吉拉特邦
5,570,585
15
塔那
马哈拉施特拉邦
1,818,872
6
金奈
泰米尔纳德邦
4,681,087
16
博帕尔
中央邦
1,795,648
7
加尔各答
西孟加拉邦
4,486,679
17
维沙卡帕特南
安德拉邦
1,730,320
8
苏拉特
古吉拉特邦
4,462,002
18
賓布里-金傑沃德
马哈拉施特拉邦
1,729,359
9
浦那
马哈拉施特拉邦
3,115,431
19
巴特那
比哈尔邦
1,683,200
10
齋浦爾
拉贾斯坦邦
3,073,350
20
卢迪亚纳
旁遮普邦
1,61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