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號 奮進號飛近國際太空站準備進行接駁作業
編號 OV-105 国家 美国 签约日期 1987年7月31日 命名來源 奮進號三桅帆船 (HMS Endeavour)状态 退役 首飞任務 STS-49 1992年5月7日–1992年5月16日最近任務 STS-134 2011年5月16日-2011年6月1日升空次数 25 曾搭載航天員數量 148 總飛行时間 280天 9小时 39分钟 總飛行轨道数量 4,429 總飛行距離 –166,003,247 km –103,149,636 mi 曾搭載衛星數量 3 和平号空间站 對接次数1 国际空间站 對接次数10
奮進號太空梭 (STS Endeavour OV-105 ,又譯努力號 )是美國 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 (KSC)旗下第五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梭 ,也是最新的一架。由於第三架(發現號 )和第四架(亞特蘭蒂斯號 )太空梭的製造過程中同時生產了一批備用零件,稍後NASA決定利用這些多餘的零件組裝成奮進號。首次飛行是1992年5月7日的STS-49 號任務,奮進號負責的任務中有不小比例是用來支援國際太空站 計畫。
2011年5月16日,奮進號從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這是它最後一次任務,在此次任務結束後,奮進號除役。
奮進號是太空梭計畫 中現存的四架太空梭之一,現於洛杉磯 的加州科學中心 永久保存,其後將會以垂直方式展出。
命名
奮進號的标志
正式編號轨道器105號 (Orbitor Vehicle - 105)的奮進號,是美國一系列太空梭之中首架以公開徵名競賽的方式來決定命名的先例,由美國的中小學生決定太空梭的命名之後,再由美國總統 乔治·H·W·布什 在1989年時正式宣佈。如同美國歷架太空梭的命名原則,奮進號的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調查船—著名英國 探險家詹姆斯·庫克 船長在1768年第一次遠征時所搭乘的一艘368噸等級的三桅帆船 奮進號 (HMS Endeavour,當時是它建造完成、下水後首次的出航)。
建造
特色
在ST-111任務中發射升空的奮進號
从某种角度來說,奮進號是一艘「拼裝太空梭」,它是以發現號 和亞特蘭提斯號 建造合約中一批同時生產的備用結構零件為基礎,額外組裝出來的,以填补挑戰者號 意外墜毀後留下來的任務空缺。但是這並不表示奮進號的性能就逊色一截,恰恰相反,事實上因為是最新的一艘太空梭,奮進號在建造過程中吸取了許多前輩們的教訓,擁有了更多新開發的硬體裝備。而大部分新一代的太空梭儀器設備都是在奮進號上率先採用之後,才在稍後趁着停飛維修的机会,改裝追加到了其他幾架太空梭上。這些改良的重點包括有:
一具直徑40呎的新型減速傘 ,能夠縮短太空梭落地後的減速滑行距離約1,000呎(近300公尺),改良后的滑行總長為2,000呎。
一些配合延伸繞行期限(Extended Duration Orbiter, EDO)改裝所需的管線與電路連結,因而能夠將太空梭繞地球運行的任務期限延長到28天。
奮進號完成任務後降落在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
升级版的航電系統 ,包括較先進的通用任務電腦,改良的慣性測量單元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戰術空中導航系統 (Tactical Air Navigation Systems),強化版的主任務控制器,多路轉換器/多路分解器(MUX/DEMUX),固態跟星儀(Solid-State Star Tracker),與一套改良過的鼻輪轉向機構。
一套改良版的輔助動力系統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是用來提供太空梭液壓系統 所需的動力。
建造歷程
1982年2月15日 - 開始乘員模組的結構組裝(因為奮進號的主結構本是為了作為其他太空梭的備用零件而造,因此反而比建造合約簽署還早實行)
1987年7月31日 - 建造合約簽署
1987年9月28日 - 開始後段機身的結構組裝
1987年12月22日 - 機翼自格魯曼 (Grumman)公司處送抵棕櫚谷 (Palmdale)的組裝地點
1987年8月1日 - 開始最後組裝
1990年7月6日 - 完成最後組裝
1991年4月25日 - 自棕櫚谷完工出廠
1991年5月7日 - 運送至甘迺迪太空中心
1992年4月6日 - 進行飛行準備點火
1992年5月7日 - 首次升空(STS-49)
奮進號曾在1996年時,於加州棕櫚谷進行過一8個月長的轨道器維修停飛期(Orbiter Maintenance Down Period,OMDP),在這段期間太空梭上改裝了要能與國際太空站進行接駁用的外部气闸(External Air Lock),以便在太空站於1997年開始建造後,與太空站連結負責其所需的補給運輸任務。
飛行紀錄
2011年5月16日,奮進號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任务代号为STS-134 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30航天任务时飞过地平线。
STS-134发射视频(9分31秒)
到2011年5月為止奮進號 太空梭有25次飛行紀錄,在太空渡過280.40日,繞行地球4,429圈,總飛行距離高達103,149,636英里 。
#
日期
任務代號
降落地點
附註
1
1992年5月7日
STS-49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捕捉與重新部屬Intelsat(國際遙距通訊衛星組織 )六號衛星
2
1992年9月12日
STS-47
甘迺迪太空中心
太空實驗室 (Spacelab)J號任務
3
1993年1月13日
STS-54
甘迺迪太空中心
部屬TDRS-F(追蹤與資料中繼衛星 )
4
1993年7月21日
STS-57
甘迺迪太空中心
進行太空實驗室實驗,回收歐洲可回收載具 (European Retrievable Carrier)
5
1993年12月2日
STS-61
甘迺迪太空中心
首次哈勃太空望遠鏡 維修任務
5
1994年4月9日
STS-59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進行太空雷達實驗室 (Space Radar Laboratory)實驗
7
1994年9月30日
STS-68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進行太空雷達實驗室實驗
8
1995年3月30日
STS-67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執行太空實驗室Astro-2號實驗
9
1995年9月7日
STS-69
甘迺迪太空中心
籌載真空尾跡屏罩設備(Wake Shield Facility,WSF)與進行其他實驗
10
1996年1月11日
STS-72
甘迺迪太空中心
回收日本 的太空飛行器單元 (Space Flyer Unit)
11
1996年5月19日
STS-77
甘迺迪太空中心
進行太空實驗室實驗
12
1998年1月22日
STS-89
甘迺迪太空中心
與和平號太空站 會合,進行人員交換
13
1998年12月4日
STS-88
甘迺迪太空中心
國際太空站 組裝任務
14
2000年2月11日
STS-99
甘迺迪太空中心
執行太空梭地貌雷達任務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實驗
15
2000年11月30日
STS-97
甘迺迪太空中心
國際太空站組裝任務
16
2001年4月19日
STS-100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國際太空站組裝任務
17
2001年12月5日
STS-108
甘迺迪太空中心
國際太空站对接與人員交換任務
18
2002年6月5日
STS-111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國際太空站对接與人員交換任務
19
2002年11月23日
STS-113
甘迺迪太空中心
國際太空站組裝與人員交換任務
20
2007年8月8日
STS-118
肯尼迪太空中心
执行4次太空行走[ 1] ;安装 国际空间站 上整合结构支架 的S5号支架;携带SPACEHAB 公司5000磅重的货舱,其中是给国际空间站送去的给养和设备,第二位「太空教师」(现称为教师宇航员计划 )也随本次任务进入太空(其前任為在挑戰者號 爆炸失事意外中身亡的克莉絲塔·麥考利夫 (Christa McAuliffe))。雖然推进器下方的隔热瓦在发射升空时损坏,且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机身另一處隔热瓦脫落而失事,但NASA仍判斷損壞的部分不足以导致事故,而决定在飞行期间不修复这个损坏的部分。由于担心5级飓风迪恩(Dean)的影响會迫使任務控制中心撤離,因此奋进号比计划提前一天返回。
21
2008年3月11日
STS-123
肯尼迪太空中心
运送日本希望号实验舱 的保管室组件和加拿大的遥控机器人至国际空间站。
22
2008年11月14日
STS-126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23
2009年7月15日
STS-127
肯尼迪太空中心
24
2010年2月8日
STS-130
肯尼迪太空中心
25
2011年5月16日
STS-134
肯尼迪太空中心
將造價20億美元的粒子探測器「阿尔法磁谱仪 」(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送到國際太空站(ISS),这是该机的最后一次任务。
历次任务的标志
参考文献
^ 存档副本 . [2007-08-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7-26).
外部連結
组件 轨道器 插件 站點 任务與訓練 试验 事故 支持系统 特別計劃 航天服 實驗 衍生品 复制品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