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泉國(日语:和泉国〔和泉國〕/いずみのくに〔いづみのくに〕 Izuminokuni */?),又稱泉州,古称茅渟(日语:茅渟/ちぬ Chinu),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畿内五国(五畿)之一,在《延喜式》中国力属于下国。江户时代,和泉国的領域分属伯太藩、岸和田藩,堺则是幕府直辖的领地。和泉国的领域大約為現在大阪府大和川以南的部份,和泉國境内有日本古代有名的自由城市堺市(今大阪府堺市)[1][2]。
历史
古代
和泉國一带在置和泉国前属茅渟县,是河内的一部分,由茅渟县主统治。传说神武天皇东征时,神武天皇的皇兄五瀨命曾被流矢射中,进入这一地区清洗伤口,此地因此得名血沼、茅渟(同一名称的不同汉字表记)。后来,朝廷在当地设置了茅渟县,委任茅渟县主进行统治[2][3]。允恭天皇曾在茅渟地区为宠妃衣通郎姬修建茅渟宮[3]。
设置和泉国
716年,为了修建行宫珍努宫,从河内国分出和泉等3个郡,设置和泉监进行管治,但740年,和泉再度并入河内国中。757年,和泉再度分立,成为和泉国[1]。和泉国的名字来自和泉郡,最初因有清冽泉水涌出而名为泉,和字是后来加上的不发音助字。和泉国建立之初,天皇常常巡幸,当地属于豪族、神社寺庙的庄园也为数不少[2][2][4]。
中世纪以后
镰仓时代之中,和泉国曾先后由佐原氏、逸見氏,以及北条氏统治。在日本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楠木氏、山名氏、大内氏、細川氏,以及三好氏等家族又先后统治和泉国。从日本南北朝时代开始,和泉国的堺逐渐因贸易繁荣,发展成了一座自由都市。16世纪时,丰臣秀吉把和泉国封给弟弟丰臣秀长,之后又成为丰臣秀吉和丰臣秀赖的直属领地。江户时代,和泉国領域分属伯太藩、岸和田藩,堺则是幕府直辖的领地。明治时代废藩置县时,和泉國先是改为岸和田县和伯太县,又在一年内合并为堺县。1881年大阪府设立时,堺县并入大阪府,成为大阪府的一部分[1]。
行政区划
和泉国国府的国厅和国分寺位于今大阪府和泉市一带,按古代的行政区划,在和泉郡境内。和泉国的一宫是今属大阪府堺市的大鳥大社[1]。
根据《延喜式》,和泉國下辖3郡24乡,三个郡分别是大鳥郡、和泉郡(泉郡),以及日根郡。13世纪时,镰仓幕府从和泉郡分出了南郡,和泉国事实上成为一个下辖4个郡的令制国[1][2][5]。
参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