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與諾貝爾獎”,是一则經网络谣言誤導的中國历史事件。此一謠言主張「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理應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成果,由於政治因素未能獲獎。
此事為当时的「中國公民無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提供了陰謀論素材,內容謬誤但廣為人知。
起源
在有案可稽的紀錄中,栾建军的《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与中国获奖之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以及吴东平的《华人的诺贝尔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是最早提及相關主張的著作[1]。
主要内容
相關創作版本眾多,但內容大同小異[2]。主旨皆在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仍未出現本土、本國籍的諾貝爾獎科學家,是本可避免的歷史遺憾,由於申報程序、評審不公等問題,最終未能獲獎。
此一主張的基礎事實,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曾與北京大學化學系合作,歷經六年努力,於1965年9月17日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其後的發展,則被渲染為[1][3][4]:
- 四人幫成員江青主張諾貝爾獎是「資產階級的獎金」,中國不需要。
- 中國政府與學者楊振寧曾各自向諾貝爾獎委員會兩度推薦此一成果。
- 由於「文革」期間強調集體主義,因此中方提交了4名候選人,超過了諾貝爾獎「不授予3人以上」的規定,故中國科學家未能獲獎。
基於上述傳聞,又衍生若干「改編版本」,如網路名人袁騰飛曾聲稱:
“
|
这个结晶牛胰岛素,是咱们中国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结果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咱们发来邀请函,让咱们往上报,你有几个人能够获奖啊,应该有几个啊,报几个啊。单项奖,至多三个,我们报了二百多人,我们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报上去了。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只有集体主义,没有个人主义,没有工人给你扫地,做饭,刷厕所,你臭知识分子你结晶什么牛啊你,结晶耗子去吧,就报上去了。那报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准吗?瑞典国王跟扫地的刷厕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对吧!那咱这事就吹了。[5]
|
”
|
主要謬誤
謠言與現實不符處甚多,如:
- 中方僅參與一次提名,即1979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徵選。
- 中方僅提名钮经义,而非4人或百餘人。
- 純粹的胰島素合成並非重大原創,程度不足以獲獎(見#評價與影響)。
事實
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薛攀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扬宗分別於2005年9月16日、2014年12月19日在《中國科學報》發表文章闢謠[1][6]。
- 經过
- 1966年4月19日,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通過國家鑑定。但有列席者反對爭取诺贝尔奖[1]。
- 1972年,學者楊振寧建議總理周恩來,將上述成果推薦予諾貝爾委員會,但周氏拒絕[1]。
- 1977年6月12日至30日,學者錢三強率領中科院團隊訪問澳大利亞,該國科學家建議錢氏,將上述成果推薦予諾貝爾委員會[1]。
- 1978年9月,楊振寧準備提名中國科學家角逐諾貝爾獎,並就此知會政協主席鄧小平。同一時期,中科院收到瑞典皇家科學院來信,要求中方推薦來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1]。
- 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同意上述成果申報諾貝爾獎[1]。
- 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錢三強主持總結評選會議,徵選出4名候選人,分別是:钮经义、邹承鲁、季爱雪、汪猷。基於多方考慮,最終保留钮经义為唯一候選人[1]。會議報告總結:
“
|
我们建议,以钮经义同志一人名义,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拟由杨振宁教授和王应睐教授分别推荐。[1]
|
”
|
- 結果
- 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授予赫伯特·布朗( 美国)與格奧爾格·維蒂希( 西德)[7],钮经义沒有獲獎,成為紀錄上首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諾貝爾獎候選人。《南方週末》第1137期對此有詳盡介紹[8]。
評價與影響
200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滂在《新京報》專訪中指出,事實上從未有人因「合成胰島素」獲得諾貝爾獎。中國團隊的成果是基於弗雷德里克·桑格的原創發現而來,在現實中「人工合成」胰島素也沒有應用價值[9]。
在很多國家與國際科學界,(許多)諾獎候選人的(多次)落選,是符合常識的正常現象[10],但在中國遭到泛政治化。原因在於當年為止中國本土無人獲獎,亦不存在未來的候選人[11]。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