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旁起义、又称亭旁暴动,是1928年5月至7月,中共宁海临时县委领导、在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举行的一次武装暴动行动,也是浙江地区的首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武装暴动。
经过
1927年,中共宁海临时县委在各地组织农民协会筹备武装斗争。1928年5月,亭旁区农会作出决议并布告全区,提出取消麦租、实行平粜、增加零工工资及反对加收粮税等,遭当地地主豪绅拒绝[1]。5月15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曾荣指导下,台属六县特派员管荣德抵达宁海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作出武装斗争决议[2][3]。
5月20日夜间,中共亭旁区委书记包定(化名袁应吉),集结亭旁、海游、珠岙、桑洲武装农民约250人,在谷仓岭举行预备会议,决定成立红军指挥部、拟订暴动计划,并就地进行军事检阅[4]。5月24日夜,中共宁海县委书记卢经训、特派员杨毅卿和管荣德,在亭旁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亭旁区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指挥部[5]。并确定由包定任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兼红军总指挥,梅法金、任畴为副总指挥,任畴兼任军事部长,此外领导者还有包本开(财政部长)、任少野(运输部长),胡秋玉(交通部长)。25日晚,武装农民在丹邱寺集会[6],编组军事连队[7]。与此同时,珠岙区成立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推定陈祥(化名吴可畏)为总司令,桥头胡、梅林等地组成六七百人的农民武装,在梅林团空山(正字为“抟空山”)集会,准备接应起义[8]。5月26日晨,亭旁红军正式起义,占领亭旁[9]。起义部队在亭旁城隍庙聚集,并由中共宁海县委宣告区革委会为亭旁区苏维埃政府[10]。这是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1]。
起义爆发后,当地豪绅向省县政府告急。同日下午,驻海门的浙江省防军第5团和临海的国军集结临海车口、东塍,宁海驻军进驻珠岙[10]。红军指挥部将部队向南溪方向后撤,并通知海游、珠岙等地红军就地疏散。5月27日晨,浙江省防军进驻亭旁。撤往南溪方向的红军分三路向上模、板沸和寺前岩转移。同日下午,上模红军抵陌更,与国军在狮子岭及陌更附近交火,国军撤退亭旁,之后改向红军驻地马攀山进攻。与此同时,临海国军又由金坑岭抄袭红军后路。红军腹背受敌,被迫化整为零隐蔽[12]。梅其彬等率领的20余人在大茶山坚持一个多月,叶信庄等率领的20多人在寺前岩山上活动一段时间。但均因人数装备占劣势,最终起义失败[2][13]。
结果
由于此次起义规模影响巨大,国民政府当局取消官盐[14]。然而亭旁起义失败后,中华民国当局对组织和参加起义的中共党员及民众进行了报复。6月20日,浙江省政府主席何应钦下达了《严缉宁海亭旁共党及土匪》的通缉令,包定等36人遭到通缉,宁海县的各级中共组织均遭破坏。包定不久在杭州被捕,在杭州松木场被杀。其他组织者叶信庄、梅其广、梅其彬、任畴等也于1929年3月先后被捕,同年5月,均被当局处死[15]。尽管如此,因为这次起义是浙江地区的首次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武装暴动[16][3],它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11]。
纪念
1993年,经三门县人民政府批准,亭山小学旧址更名为“亭旁起义纪念馆”,进行大规模整修并对外开放[17]。2001年初进行整理修缮,6月25日重新开馆[18]。
参见
参考